运动距离效应的认知编码机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牛亚南
|
| 答辩日期 | 2008-05-27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 授予地点 | 心理研究所 |
| 导师 | 罗跃嘉 |
| 关键词 | 运动认知编码 运动距离效应 运动反应时间(RT) 运动执行时间(MT) |
| 其他题名 | The Amplitude Effect during Movement Programming |
| 英文摘要 | 在对运动相关的认知加工研究中,一个重要行为学研究手段是,使用不同的运动参数做为自变量,借以考察运动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和运动执行时间(movement time,MT)相应的变化。由于RT记录了从靶刺激呈现到被试开始发起运动之间的过程,因此被认为是反映了对即将发生运动的认知编码过程,而MT记录了运动的开始到运动结束之间的过程,被认为是反映了运动的执行过程。 然而,到目前为止,RT与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仍然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相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尤其是对于运动距离效应是否出现在RT或运动认知编码过程中、运动距离效应的内容究竟是怎样的一类问题,至今仍无明确定论。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下运动距离效应的比较,对运动距离效应做全面、连续的考察,同时对运动的认知编码功能及其机制做更深入的探讨。首先,对RT可能包含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实验,分别设置不同的运动ID、不同的实验指导语分别强调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率、在运动发起的同时切断视觉反馈以及使用Go/NoGo实验范式来考察和分析RT与运动认知编码过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运动距离效应放在各个特定的RT内进行考察和比较,以便对运动距离效应以及RT和MT的关系做出全面客观的描述。 研究结果发现:1)由于“视觉反馈”以及“速度-准确率平衡”等因素的存在,RT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运动编码过程做不同程度的反映。2)运动距离效应在不同的RT内表现为:当RT过于短时不足以表现出运动距离效应来;当RT得到延长时运动距离效应倾向于表现为近距离运动需要更长的RT;当RT得到进一步延长时,则难度较大的运动(远距离运动)需要花费更多的RT。3)在本实验条件下运动距离效应在MT内稳定的表现为远距离运动需要更长的MT。4)在本实验条件下RT与MT之间存在相互代偿的关系。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运动的认知加工过程是人类认知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身以及自身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运动认知编码;运动距离效应;运动反应时间(RT);运动执行时间(MT) |
| 语种 | 中文 |
| 公开日期 | 2011-06-23 |
| 页码 | 98 |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548] ![]()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牛亚南. 运动距离效应的认知编码机制[D]. 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