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社会困境中的行为决策――社会身份与地位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长江
答辩日期2008-05-1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心理研究所
导师李纾
关键词社会困境 嵌套社会困境 群体间关系 社会身份理论
其他题名Behavioral Decision-Making in Social Dilemmas: The Impact of Social Identity and Status
英文摘要

    社会困境是指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这样的情境(Hardin, 1968; Messick & Brewer, 1983)。严重的社会现实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社会困境问题,已有研究从个体差异、任务结构(决策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及知觉和策略等方面探讨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为了理论发展的需要,实验室研究往往简化现实社会困境情境。因此,考察群体间情境下人们在社会困境中的合作情况的研究不多。另一方面,社会困境研究在美国以及西欧引起广泛关注,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很少得到考察。为此,本研究将社会困境研究拓展在群体间情境中,基于社会身份相关的理论,采用嵌套社会困境情境,考察不平等的地位差异对社会困境中人们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解释机制。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三项研究。
    研究一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角度界定自我,考察了自我和情境对群体内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具有互依自我的人要比具有独立自我的人在社会困境中一致地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合作,而不管群体情境如何。而那些具有独立自我的人则要根据情境来协调其合作行为,如果他们在群体中感受舒畅,他们也能表现出高水平的合作行为。结果支持了低群体互依情境下的独立自我会表现出更竞争的行为,而且这一效应可能部分上由他们对群体互动的感受所中介。
    研究二探讨了群体地位和个人地位对嵌套社会困境中不同实体的利益关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解释机制。结果发现,群体地位高的成员比群体地位低的成员给个人帐户分配更少代币,而给亚群体帐户分配更多代币;群体地位高的成员给更高层帐户的代币要多于给个人帐户的代币,而群体地位低的成员则正相反。这一结果显示群体地位(相比个人地位而言)对在社会困境中行为决策有着更重要的正性作用,而且,群体地位高促进了对亚群体利益乃至对集体利益的关注。结果还发现,群体地位与个人地位的合作效应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对于个人地位,结果发现,认同内群体而不认同上位群体调节了个人地位对亚群体帐户分配量的效应,也就是,如果成员更认同内群体而更不认同上位群体,那么个人地位越高越愿意与内群体合作。
    研究三考察了地位稳定性以及认知分类对群体地位与社会困境中行为决策关系的影响。结果没有发现地位差异与地位稳定性交互影响人们在社会困境中的决策行为,但却证明了这种关系受被试认知分类的影响。当被试将自己分类为个体水平时,如果他们知觉到所安排的地位关系是稳定的,那么高地位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地位群体中的成员给亚群体帐户分配更多代币;反之,如果他们知觉到其地位关系是不稳定的,那么高地位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地位群体中的成员给个人帐户分配更多的代币,给集体帐户分配更少的代币。当被试将自己分类到亚群体水平时,如果他们知觉到所安排的地位关系是稳定的,那么高地位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地位群体中的成员给集体帐户分配更少代币;反之,如果他们知觉到其地位关系是不稳定的,那么高地位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地位群体中的成员给个人帐户分配更少代币,给亚群体帐户分配更多代币。
    总之,研究指出与内群体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提高个人地位并进而提高整个群体的地位是促进与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然而,处于高地位群体中的成员一旦意识到其地位关系不稳定,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表现出自利行为;通过唤起集体身份,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与集体合作。研究结果为建构群体和谐、缓解社会矛盾提供心理依据和管理建议。

学科主题心理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6-23
页码125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622]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长江. 社会困境中的行为决策――社会身份与地位的影响[D]. 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