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的关系框架理论视角: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探索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王分分1,2; 祝卓宏3
|
| 刊名 | 心理科学进展
![]() |
| 出版日期 | 2017 |
| 卷号 | 25期号:8页码:1321–1326 |
| 关键词 | 言语行为 关系框架理论 推衍关系反应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多范例训练 |
| ISSN号 | 1671-3710 |
| DOI | 10.3724/SP.J.1042.2017.01321 |
| 其他题名 |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It’s applic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 文献子类 | 期刊论文 |
| 英文摘要 | 语言功能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典型症状之一。1957 年, 斯金纳从行为学角度提出“言语行为”, 认为人们获得表达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与学会走路、跳舞等行为的原理相同。2001 年, 海斯等人在斯金纳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人类语言和认知的新视角——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 RFT), 澄清了语言的推衍性实质, 认为言语行为是将一个刺激与其他刺激建立关系框架的过程。研究表明基于RFT 的多范例训练可以提升ASD 患者的推衍关系反应水平, 且推衍关系反应与语言和认知功能的发展高相关。未来RFT 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通过推衍关系反应训练修复ASD 患者的语言和认知功能缺陷。 |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 语种 | 中文 |
| CSCD记录号 | CSCD:6047967 |
| 资助机构 | 北京科技计划项目(D151100002315003)。 |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1737] ![]()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
| 通讯作者 | 祝卓宏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分分,祝卓宏. 言语行为的关系框架理论视角: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探索[J]. 心理科学进展,2017,25(8):1321–1326. |
| APA | 王分分,&祝卓宏.(2017).言语行为的关系框架理论视角: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探索.心理科学进展,25(8),1321–1326. |
| MLA | 王分分,et al."言语行为的关系框架理论视角: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探索".心理科学进展 25.8(2017):1321–132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