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对疼痛感受的调节行为的脑机制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 | 罗非![]() |
出版日期 | 2014-10 |
会议日期 | 2014-10-24 |
会议地点 | 中国上海 |
关键词 | 抑郁 慢性痛 情绪 杏仁 前额叶 |
其他题名 | 中国生理学会会议论文集 |
英文摘要 | 临床上抑郁与慢性疼痛经常共同出现。然而在实验室条件下,抑郁患者的疼痛反应却反而减弱。我们在大鼠建立的慢性不确定温和应激、嗅球切除两种抑郁模型上,利用热辐射、热接触、机械压力、福尔马林刺激等多种测痛手段,并同时建立了福氏佐剂炎症痛和腰 5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模型,考察了其疼痛行为的改变。结果表明,具有抑郁样行为的动物,对实验性可回避的疼痛刺激的反应减弱,表现为痛阈升高,回避潜伏期延长;甚至在慢性炎症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两种动物模型中,也有类似的现象。然而,在不可回避的疼痛刺激如福尔马林疼痛模型中,抑郁样动物的疼痛行为明显加强。甚至在抑郁样行为已经得到明显缓解之后,相应的疼痛行为改变依然存在。电生理研究表明,抑郁模型动物丘脑皮层通路神经元对福尔马林刺激的反应显著加强,同时伴随着脑区间信息流动的改变。中枢药理学研究表明,内侧前额叶和杏仁在抑郁调节疼痛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了相互拮抗的作用。抑制杏仁可翻转抑郁对福尔马林痛的加强作用,而抑制前额叶则加剧了这种作用。这些研究提示,抑郁可能改变了脑内痛觉的情绪调节网络,并因此产生改变了疼痛的感受与行为反应。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5518]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罗非. 抑郁对疼痛感受的调节行为的脑机制[C]. 见:. 中国上海. 2014-10-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