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对个体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健芳1,2; 王利刚1; 张隆欢3; 张静怡1,2; 高文斌1
刊名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出版日期2016
卷号25期号:12页码:共5页
关键词应激强度 应激预期时长 认知控制 反应抑制
ISSN号1674-6554
其他题名Effects of stress intensity and expected duration of stress on the inhibition ability of individual re-sponses to stress
英文摘要

目的:考察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对个体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内科住院病人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根据是否接受有创医学检查分为高应激组和低应激组,每组30人。再以抽签的方式将每组被试随机分为急性预期组与慢性预期组各15人。分别于检查前2 h和24 h进行检查风险告知。运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表与停止信号任务分别检测各组被试风险告知后的心理恐惧程度和反应抑制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与低应激组比较,高应激组被试心理恐惧评分显著增高[分别为(0.80±1.24)分,(3.90±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58)=30.16, P<0.01];急、慢性预期组被试心理恐惧评分比较[分别为(2.60±2.90)分,(2.10±2.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58)=0.785, P>0.05];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对被试心理恐惧水平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F(1,58)=0.031, P>0.05]。(2)在停止信号任务中,与低应激组比较,高应激组信号执行错误率明显增加[分别为(8.30±12.60)%,(9.40±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预期组比较,急性预期组信号执行反应时显著延长[分别为(588.24±127.10)ms,(677.25±201.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 ms停止信号错误率显著降低[分别为(70.00±23.80)%,(57.00±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对个体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应激强度较应激预期时长对个体反应抑制能力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894274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885) ;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项目(KLMH2014ZG12)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5538]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健芳,王利刚,张隆欢,等. 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对个体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12):共5页.
APA 孙健芳,王利刚,张隆欢,张静怡,&高文斌.(2016).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对个体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5(12),共5页.
MLA 孙健芳,et al."应激强度与应激预期时长对个体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5.12(2016):共5页.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