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付琳1,2![]() ![]() |
刊名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
出版日期 | 2017 |
卷号 | 31期号:7页码:548-553 |
关键词 | 急性应激障碍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抑郁症状 交叉滞后分析 儿童 |
ISSN号 | 1000-6729 |
DOI | 10. 3969 /j. issn. 1000 - 6729. 2017. 07. 009 |
文献子类 | 期刊论文 |
英文摘要 | 目的:考察芦山地震后儿童的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地震后2周儿童ASD症状和抑郁症状对地震后6周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是否存在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经历芦山地震的10~14岁儿童197例(男生93例,女生104例),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加州大学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修改版(UCLA PTSD-RI)和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分别于地震后2周和6周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地震后2周儿童在ASDS上得分为(36.5±10.9),检出率为28.6%,在DASS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2.8);6周儿童在UCLA PTSD-RI上得分为(18.5±12.6),检出率为8.2%,在DASS的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3.5)。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2周儿童ASDS得分对6周UCLA PTSD-RI得分(β=0.59,P<0.001)和DASS抑郁维度得分(β=0.29,P<0.001)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周儿童DASS抑郁维度得分对6周儿童UCLA PTSD-RI得分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后儿童ASD症状对随后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地震后6周内的抑郁症状可能相对稳定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048575 |
资助机构 |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项目(TSS-2015-06)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1772]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
通讯作者 | 刘正奎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付琳,程锦,刘正奎. 芦山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7):548-553. |
APA | 付琳,程锦,&刘正奎.(2017).芦山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1(7),548-553. |
MLA | 付琳,et al."芦山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1.7(2017):548-55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