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缺损视野的自然评估与恢复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赵金1,2; 何勍1,2; 邱怀雨3; 黄昌兵1
出版日期2017-07
会议日期2017.7.1
会议地点曲阜
关键词视野缺损 记忆掩蔽 知觉学习
英文摘要

目的:视野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眼部炎症、外伤以及视觉通路病变等均会造成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目前临床上对视野受损的视觉能力评估主要依赖于视野计,但有不少研究表明视野计可能大大低估了患者的视觉能力。然而,临床上并无用于对已缺损视野功能进行客观而有效地评估和干预的技术和方法。本研究利用视觉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已被研究得相对比较清晰的记忆视觉掩蔽技术(memory masking)去定量评估受损视野的残留功能水平。同时,对于受损视野仍有残留功能的病人,采用知觉学习方法来尝试对其缺损的视野进行恢复。
方法:实验一采用记忆掩蔽范式对偏盲患者缺损视野的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掩蔽刺激在受损视野和完整视野两种情况下掩蔽效应的差异去推断受损视野的残留功能状态。 实验二采用知觉学习训练方法,利用光栅朝向辨别任务来对偏盲病人进行训练。在训练中,首先每一试次会同时呈现两个对比度相同且位置相对固定的光栅,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光栅的朝向是否一致,通过阶梯法控制光栅的对比度。当在初始位置上朝向辨别任务的对比度下降到某一水平,则改变刺激呈现位置,逐步由中央向外周扩展。被试每天训练1-2次,每名被试训练3-6个月。
结果:实验一的结果发现,被诊断为偏盲的患者,其缺损视野仍观测到稳定的掩蔽效应,表明传统测量视野的方法低估了患者的视觉功能,受损视野仍存在着功能完整的细胞,受损视野有变好的可能。实验二的结果发现,经过3-6个月的训练,4名偏盲被试双眼平均提高1.87dB, 其中左眼平均提高2.38dB,右眼平均提高1.36dB。
结论:结果提示,视野缺损病人的偏盲侧依然具有残余的视功能,仅用视野计评估视野会严重低估患者的视觉功能。利用知觉学习的训练方法可以改善视野缺损病人的受损状况。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2138]  
专题心理所主办学术会议_2017年第二届曲阜视觉科学会议_会议摘要
通讯作者黄昌兵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金,何勍,邱怀雨,等. 缺损视野的自然评估与恢复[C]. 见:. 曲阜. 2017.7.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