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刘永安 ; 陈志国 |
| 刊名 | 麦类作物学报
![]() |
| 出版日期 | 2008 |
| 卷号 | 28期号:1页码:140-143 |
| 关键词 | 莜麦 种植密度 产量及其构成 |
| 合作状况 | 国内 |
| 中文摘要 | 为给莜麦新品种(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研究了种植密度对6个引进莜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二者的互作对莜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密度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其中,8711-12-1-58、989D-11和坝莜1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坝莜6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的适宜种植密度,8711—12-1-58为600万粒/ha,989D-11、坝莜1号和坝莜6号为375万粒/ha。 |
| 英文摘要 | 为给莜麦新品种(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研究了种植密度对6个引进莜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二者的互作对莜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密度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其中,8711-12-1-58、989D-11和坝莜1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坝莜6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的适宜种植密度,8711—12-1-58为600万粒/ha,989D-11、坝莜1号和坝莜6号为375万粒/ha。 |
| 学科主题 | 农作物 |
| 收录类别 | CSCD |
| 语种 | 中文 |
| CSCD记录号 | CSCD:3256716 |
| 公开日期 | 2009-11-08 |
| 源URL | [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95] ![]() |
| 专题 |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永安,陈志国. 种植密度对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1):140-143. |
| APA | 刘永安,&陈志国.(2008).种植密度对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8(1),140-143. |
| MLA | 刘永安,et al."种植密度对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 28.1(2008):140-14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