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裸裂尻属鱼类两个疑难种的分子系统学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祁得林 ; 郭松长 ; 赵新全 |
刊名 | 动物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6 |
卷号 | 52期号:6页码:1058-1066 |
关键词 | 裸裂尻鱼属 裂腹鱼亚科鱼类 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 分类 分子系统学 青藏高原 |
合作状况 | 国内 |
中文摘要 | 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Steindachner)]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各河流上游干支流及其湖泊之中,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域和特殊的生态环境而被生物学家视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淡水鱼类物种起源、进化的模式物种。然而,该属鱼类种间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特征,致使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p.malacanthus chengi)和前腹裸裂尻鱼(Sp.anteroventris)的分类学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裸裂尻鱼属两个分类疑难种和5个指名种(n=17)以及5个近缘种(n=5)共23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全序列(1 140 bp),并以同亚科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作为外群构建了ML、MP和Bayesian进化树。序列差异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Sp.malacanthus chengi和软刺裸裂尻鱼(Sp.malacanthus)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06%),两者并不聚在同一枝上;Sp.anteroventris独立成一枝,与其它指名裸裂尻鱼间显示出较大差异(4.38%–5.53%),综合其它形态差异共同提示, Sp.malacanthus chengi应提升为独立种,沿用Sp.malacanthus的种名,而Sp.anteroventris应该是裸裂尻鱼属的一个独立种. |
英文摘要 | 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Steindachner)]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各河流上游干支流及其湖泊之中,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域和特殊的生态环境而被生物学家视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淡水鱼类物种起源、进化的模式物种。然而,该属鱼类种间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特征,致使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p.malacanthus chengi)和前腹裸裂尻鱼(Sp.anteroventris)的分类学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裸裂尻鱼属两个分类疑难种和5个指名种(n=17)以及5个近缘种(n=5)共23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全序列(1 140 bp),并以同亚科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作为外群构建了ML、MP和Bayesian进化树。序列差异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Sp.malacanthus chengi和软刺裸裂尻鱼(Sp.malacanthus)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06%),两者并不聚在同一枝上;Sp.anteroventris独立成一枝,与其它指名裸裂尻鱼间显示出较大差异(4.38%–5.53%),综合其它形态差异共同提示, Sp.malacanthus chengi应提升为独立种,沿用Sp.malacanthus的种名,而Sp.anteroventris应该是裸裂尻鱼属的一个独立种. |
学科主题 | 动物学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2633244 |
公开日期 | 2009-11-16 |
源URL | [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301] ![]() |
专题 |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祁得林,郭松长,赵新全. 青藏高原裸裂尻属鱼类两个疑难种的分子系统学[J]. 动物学报,2006,52(6):1058-1066. |
APA | 祁得林,郭松长,&赵新全.(2006).青藏高原裸裂尻属鱼类两个疑难种的分子系统学.动物学报,52(6),1058-1066. |
MLA | 祁得林,et al."青藏高原裸裂尻属鱼类两个疑难种的分子系统学".动物学报 52.6(2006):1058-106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