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赵亮 ; 徐世晓 ; 李英年 ; 唐艳鸿 ; 赵新全 ; 古松 ; 杜明远 ; 于贵瑞
刊名西北植物学报
出版日期2006
卷号26期号:1页码:133-142
关键词高寒草甸 植被类型 生态系统净CO 2 交换量 涡度相关法
合作状况国内
中文摘要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青藏高原两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即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的CO2通量,并就2003年8月份的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8月份是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也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净碳吸收量分别达56.2和32.6g C•m^-2,日CO2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12.7μmol•m^-2•s^-1和9.3μmol•m^-2•s^-1,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5.1μmol•m^-2•s^-1和5.7μmol•m^-2•s^-1。在相同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条件下,矮嵩草草甸CO2吸收速度大于金露梅灌丛草甸;在PPFD高于1200μmol•m^-2•s^-1。的条件下,随气温增加,两生态系统的CO2吸收速度都下降,但矮嵩草草甸的下降速度(-0.086)比金露梅灌丛草甸(-0.016)快。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呼吸,并且影响差异因植被类型不同而不同。生态系统日CO2吸收量随昼夜温差增加而增大;较大的昼夜温差导致较高的净CO2交换量;植物反射率与CO2通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英文摘要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青藏高原两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即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的CO2通量,并就2003年8月份的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8月份是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也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净碳吸收量分别达56.2和32.6g C•m^-2,日CO2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12.7μmol•m^-2•s^-1和9.3μmol•m^-2•s^-1,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5.1μmol•m^-2•s^-1和5.7μmol•m^-2•s^-1。在相同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条件下,矮嵩草草甸CO2吸收速度大于金露梅灌丛草甸;在PPFD高于1200μmol•m^-2•s^-1。的条件下,随气温增加,两生态系统的CO2吸收速度都下降,但矮嵩草草甸的下降速度(-0.086)比金露梅灌丛草甸(-0.016)快。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呼吸,并且影响差异因植被类型不同而不同。生态系统日CO2吸收量随昼夜温差增加而增大;较大的昼夜温差导致较高的净CO2交换量;植物反射率与CO2通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学科主题生物科学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2329382
公开日期2009-11-17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396]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亮,徐世晓,李英年,等.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33-142.
APA 赵亮.,徐世晓.,李英年.,唐艳鸿.,赵新全.,...&于贵瑞.(2006).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西北植物学报,26(1),133-142.
MLA 赵亮,et al."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西北植物学报 26.1(2006):133-14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