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种草改良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彭红春 ; 李海英 ; 沈振西 ; 王启基 |
| 刊名 | 草业学报
![]() |
| 出版日期 | 2003 |
| 卷号 | 12期号:5页码:26-30 |
| 关键词 | 人工草地 生物量 含盐量 微气候 |
| 合作状况 | 国内 |
| 中文摘要 | 在柴达木盆地因次生盐渍化而形成的弃耕地上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后,产草量、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降低了土壤含盐量,改善了人工草地样地的微气候,减少了地面的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移。 |
| 学科主题 | 生物科学 |
| 收录类别 | CSCD |
| 语种 | 中文 |
| CSCD记录号 | CSCD:1162756 |
| 公开日期 | 2009-11-25 |
| 源URL | [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779] ![]() |
| 专题 |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彭红春,李海英,沈振西,等. 利用人工种草改良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J]. 草业学报,2003,12(5):26-30. |
| APA | 彭红春,李海英,沈振西,&王启基.(2003).利用人工种草改良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草业学报,12(5),26-30. |
| MLA | 彭红春,et al."利用人工种草改良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草业学报 12.5(2003):26-3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