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基因组与脑影像的五种精神疾病遗传与神经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天奇
答辩日期201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冰
关键词遗传和神经机制 精神疾病 影像遗传
英文摘要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是高度可遗传的多基因疾病。有证据表明这五种疾病既有共同的又有特异性的遗传和神经机制。本文希望能通过分析脑影像和基因组数据为理解常见的五种精神疾病的神经和遗传机制提供帮助。
本文首先研究了跨疾病多基因风险分数和上述五种精神疾病的多基因风险分数与功能连接的相关性。本文在两个分别由360和323名健康被试组成的独立数据集上分别研究了跨疾病和特定疾病的多基因风险分数是否与功能连接的个体差异有关。本文在两个数据集上发现了一致的双侧岛叶功能连接变化:与左侧辅助运动区和左侧颞上回的功能连接与跨疾病多基因风险分数显著负相关;与左侧岛叶以及右侧颞中回和颞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自闭症多基因风险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双侧中脑,后扣带,楔叶和楔前叶之间的功能连接与双向情感障碍多基因风险分数相关;与左侧角回和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之间的功能连接与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风险分数相关。本文没有发现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抑郁症多基因风险分数相关的功能连接变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疾病共享的及特异性的功能连接变化有影响的遗传因素是可以在健康人群中被检测到的,同时还说明多基因风险对精神疾病的主要神经生理表型有影响。本文结果还说明了研究跨疾病和特异性的功能连接和多基因风险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精神疾病的神经通路。
然后本文研究了大脑皮层表面积和体积的遗传度,同时研究了具有显著遗传度的内表型是否与五种常见精神疾病共享相似的遗传变异。本文首先计算了139个内表型全基因组遗传度,之后使用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子集计算了具有显著全基因组遗传度的内表型的遗传度,最后通过置换检验来确定表型遗传度在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子集中是否具有富集效应。研究结果发现23个内表型具有显著的遗传度,但是并未发现任何内表型遗传度在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子集中的富集效应。该结果说明大脑结构受遗传因素影响,为大脑结构作为影像遗传研究的内表型提供了证据支持。
源URL[http://ir.ia.ac.cn/handle/173211/14726]  
专题毕业生_硕士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天奇. 基于基因组与脑影像的五种精神疾病遗传与神经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动化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