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炮制三七和广东土牛膝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廖彭莹 |
答辩日期 | 2008-05-27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昆明植物研究所 |
导师 | 张颖君 |
关键词 | 炮制三七 广东土牛膝 化学成分 炮制工艺 |
学位专业 | 药物化学 |
其他题名 |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w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rocessed notoginseng & Guangdong Tuniuxi |
英文摘要 | 本论文对两种中药材(炮制三七和广东土牛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从两种中药材中共分离得到42个化合物。通过详细的波谱学分析及化学方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有6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涉及三萜皂苷及其苷元、木脂素苷、苯并呋喃类、脂肪族类和甾醇类,在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三七的炮制方法作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优化的炮制工艺。此外,本论文还对牛膝的资源植物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第一章 炮制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为五加科人参属药用植物,民间认为它具有“生撵熟补”的特性。本论文对炮制三七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31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5个:三七皂苷ST-1至ST-5 (1-5)。化合物类型主要是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及其苷元,以及脂肪族类化合物。与未炮制三七的化学成分比较,二者存在显著的差异,未炮制三七的主要皂苷成分(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三七皂苷R1)转变成了炮制三七的一些极性较小的皂苷成分(人参皂苷Rg3、Rg5、Rh1、Rh4、Rk1、Rk3等)。这为探讨炮制三七的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提供了依据。此外,本章还对三七的炮制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利用HPLC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炮制的三七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化学成分转化的规律,提出了改进的炮制工艺。 第二章 广东土牛膝的化学成分研究。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 (Eupatorium chinense L.) 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土牛膝、多须公、六月雪、斑骨相思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的治疗,是著名的喉科要药。本论文对其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木脂素苷,苯并呋喃类,甾醇类,脂肪族类。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乙酰化的木脂素苷。 第三章牛膝资源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对牛膝的资源植物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10-25 |
页码 | 114 |
源URL | [http://ir.kib.ac.cn:8080/handle/151853/364] ![]() |
专题 | 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廖彭莹. 两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炮制三七和广东土牛膝[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