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七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漆淑华
答辩日期2003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导师吴大刚
关键词栋科 四降三萜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even medicinal plants
英文摘要本论文为三年期间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工作,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详细论述了楠科(Meliaceae)三种植物矮陀陀(Munronia henryiHarms)、酸渣树(Carapa guineensis Aubl.)不口皮孔葱臭木(Dtsoxylum lenticellatum D.L.)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二章介绍了对苦木科(simarubaceae)臭椿属毛叶楠臭椿[Ai lanthllstriPhysa(Dennest.)AIStonJ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介绍了对大戟科(Etlnhorbiaceae)两种植物桂林乌柏(Sapium chihsinianum S.Lee)和叶轮木(Ostodes Paniculata O.P.Bl.)的化学成分研究。第四章介绍了对千屈菜科(Lytllraceae)紫薇属桂林紫薇(Lagerstroemia guilinensis S.Lee et L.Lau)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上述七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6个化合物,其中包括86个不同的、16个新的化合物,有2个是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已鉴定的化合物类型涉及四降三菇,三菇、二菇、倍半枯、彭体、黄酮、黄酮普、香豆素、蹂花酸、神经酞胺、甘油酯,苯环取代物等。对部分化合物和提取物进行了杀虫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得到的个别化合物有一定的杀虫活性,文献中均未报道过,分述于各章节。第五章为综述,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从1999年到2002年发表的柠檬苦素类新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柠檬苦素类衍生物的人工合成、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结构与活性的构效关系;第二部分论述核科中十五个属的植物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一、三利'辣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为了寻找棘科中的活性成分及新颖的四降三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以下三种不同属的药用或工业用的楠科植物的化学成分。1.矮陀陀(Munronia henryi Harms)全株入药,可治痊伤、咳嗽、胃痛;外敷疮痈;根可治跌打损伤。目前还不曾见有关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报道。从矮陀陀全株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四降三萜、裕体和神经酞胺,其中有9个新化合物,分别为7个四降三菇(1-7)、一个新甾体(ll)和一个甘油酯(20),化合物巧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2.酸渣树(Carapa guianensis Aubl.)分布于南美洲、西印度、西非,云南西双版纳的勋腊引种栽培。该树木被广泛用作商业木材;其种子是一种植物油的原料。国外早期曾有关该植物的研究报道。我们从该植物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四降三菇、三菇、苯环取代物,其中(1)和(14)为新的化合物。3.皮孔葱臭木(Dysoxylum lenticellatum)系葱臭木属,全世界共有200种左右,分布于印度、东南亚至波利尼西亚。我国有14种,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云南有10种,产南部和西南部。我们从皮孔葱臭木(Dysoxylum lenticellatum)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四降三萜、三萜、幽体和神经酞胺,其中化合物8、13、15为新化合物。4.通过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进行杀虫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矮陀陀中l-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Z)-2-N-(2'-hydroxyteLracosanoy 1)octadecasphinga-8-ene(8)和酸渣树中。dorotone(7)在10O0ug/ml的浓度下,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分别显示61.7%和75.0%的拒食率(招小时后)及50%和50%的死亡率(6天后),有较强的杀虫活性。二、毛叶楠臭椿的化学成分研究毛叶楠臭椿系苦木科臭椿属,该属约有10种,分布于热带至亚洲及大洋州至俘斯麦群岛。我国有5-6种,主产北部和西南部,云南有5种。我们从毛叶楠臭椿叶子的甲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主要包括二菇、晰体、黄酮试,其中有两个新化合物,分别为异海松型二萜(1)和孕踏烷(2),并通过2DNMR实验补充了扁枝杉烷型二菇(3)的IDNMR数据。从毛叶楠臭椿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1个已知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三萜、香豆素和苯环取代物。其正丁醇部分在10O0ug/ml的浓度下,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显示44.8%的拒食率(48个小时后)。汽三、两种大戟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1.桂林乌柏(Sapium chinsinianum S.Lee)为大戟科乌柏属植物,是广西特有药用植物,具有治疗痛肿、疗疤、湿疹及蛇咬伤等功用,民间时有应用。有研究表明乌柏林在长江滩坝血防区有明显生态抑螺作用,进一步研究揭示乌柏叶水提取物和乙酸乙醋提取物有较强的杀螺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乌柏中的活性成分,我们对桂林乌柏枝条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巧个己知化合物主要包括三萜、香豆素、蹂花酸。其正丁醇部分在2000ug/m1的浓度下,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显示76.4%的拒食率(48个小时后),有较强的杀虫活性。2.叶轮木(Ostodes Paniculata)为大戟科叶轮木属植物,是一种优质木材。国外曾有人从叶轮木(Ostodes Paniculata)枝条和果实中提取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学成分,且报道过其乙醇提取物对提高实验性狗的低血压和对肠痉挛有镇痉作用。为进一步寻找其活性成分,我们对叶轮木的枝条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已知化合物。四.桂林紫薇的化学成分研究桂林紫薇(Lggerstroemia guilinensis S.Lee et L.Lau)系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为广西特有植物。该属植物民间药用较多,有活血、止痛、消风、清热、解毒的功效,未见有关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报道。从桂林紫薇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主要包括三菇和靴花酸。五综述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从1999年到2002年发表的柠檬苦素类新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柠檬苦素类衍生物的人工合成、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结构与活性的构效关系;第二部分论述糠科中十五个属的植物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10-25
页码159
源URL[http://ir.kib.ac.cn:8080/handle/151853/680]  
专题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漆淑华. 七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