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桃树茎皮与红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冯玲 |
答辩日期 | 2004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导师 | 郝小江 |
关键词 | 滑桃 红紫珠 化学成分 分离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其他题名 |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stem banks of trewaia nudiflora and callicarpa rubella |
英文摘要 | 本文研究了二种产于云南省南部的高等植物,滑桃树(TrewianudifloraLindl)和红紫珠(callicarParubelloLindl.)中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层析分离材料,借助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共分离鉴定了25个化合物。论文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与第二章分别阐述了两种植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相关数据;第三章为综述,概括了紫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外有关紫珠属植物的药理活性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滑桃树(TrewianudifioraL)是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大戟科植物,因其种子中发现较高含量的美登木素类化合物而曾引起关注。从生长于西双版纳的滑桃树茎皮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一谷甾醇(l)、胡萝卜苷(2)、蒲公英赛酮(3)、苔色酸甲酯(4)、苔色酸乙酯(5)、麦角甾-5α,8α-环氧-22E,24R一6,22一二烯一3β一醇(6)和(2S,3s,4R,12)一2一N一(2吸一轻基二十二碳酞胺基)1,3,4一三经基二十碳烷基一12一烯口)。红紫珠(callicarParubellaLindi.)是中药紫珠的替代品之一,除止血活性外,在其产地民间有对不同病症的治疗应用,但其化学成分至今尚未有过报道,从采自云南省思茅县的红紫珠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除谷幽醇与胡萝卜普外,其他成分分别为paulownin(1),(+)一pinoresinol一β一D一giucoside(2),(士)lyoniresinol3a一0一β一slucopyranoside(3and4),tortosideF(5),martynoside(6),acteoside(7),poliumoside(8),forsythosideB(9),熊果酸(10),α一香树脂醇(11),β一香树脂醇(12),羽扇豆醇(13),2α.3α-二轻基一12,烯一28一乌索酸(14),2α,3α,l9α一三轻基一12一烯一28一马索酸(15),半乳糖(16),果糖(17)和kelampayosideA(18)。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10-25 |
页码 | 37 |
源URL | [http://ir.kib.ac.cn:8080/handle/151853/818] ![]() |
专题 | 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冯玲. 滑桃树茎皮与红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