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茶花杂交育种中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肖调江
答辩日期1991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导师夏丽芳
学位专业植物学
英文摘要本文从细胞、杂交新和性及花粉萌发生理和花粉贮藏方法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与茶花杂交育种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1、细胞学文中报道了14个种和2个F、代杂种的核型。这些种的染色体基数稳定,为X=15;体细胞染色体数有2n=30、45、60、75、90、105、120等一系列变化;一些 的种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倍体出现。核型一般由m、sm、st三类染色体组成;染色体从最长到最短逐渐变小;染色体之间的长度差异不大,同源染色体配对较困难。间期核属球状前染色体型。分前期染色体属中间型。核型不对称性多为2A或2B型。尽管不同的种类有时具相似的类型,但只要仔细加以分析,仍可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本文观察了9个种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配对行为和交叉频率。2、花粉的萌发生理和贮藏方法所研究的3个种的花粉平均败育率依次为攸县油茶>凹脉金花茶>金花茶。每个种在不同开花时期的平均败育率依次为开花初期>开花末期>盛花期。3、杂交亲和性本文对6个种间的杂交新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与六倍体之间,六倍体与六倍体之间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二倍体与六倍体之间,六位体与六倍体之间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二倍体与二倍 体之间的杂交结实率。最后,作者根据本文和前人的研究,认为(1)将云南野山茶从西南红山茶中分出并入云南山茶较为合理;(2)要想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培育出开黄色花的茶花品种,亲本之一应为黄色金花茶,另一亲本则应为开淡色花或开白色花的种或品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10-25
页码94
源URL[http://ir.kib.ac.cn:8080/handle/151853/936]  
专题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调江. 茶花杂交育种中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99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