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羧基取代偶氮苯类双亲分子的表面结构与组装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夏文秀; 胡中进; 魏锋; 朱雪锋; 郑万泉
出版日期2016
会议日期2016-06-14
会议地点中国安徽合肥
关键词Lb膜分析仪 和频振动光谱分析仪(Sfg-vs)
英文摘要偶氮苯类分子被广泛地用于构建不同的界面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偶氮苯类双亲分子的表面分子结构与组装特性的不同对传感器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本实验利用LB膜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频振动光谱分析仪对不同的偶氮苯双亲分子(在2,3,4位上分别用羧基取代)在界面上的分子结构及其组装特性,以及其结构随pH值的变化进行研究。本实验通过运用LB膜分析仪压膜法,获得不同偶氮苯分子在不同pH值下的膜压曲线,用于分析偶氮苯分子单层膜的组装特性;通过LB 膜分析仪提拉法,获得偶氮苯的单层膜与多层膜,从而形成传感器模型体系;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得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可以获得偶氮苯分子转移到固体基底的组装特性;最后用和频振动光谱分析仪(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SFG-VS)来表征偶氮苯双亲分子结构与取向角度。实验数据表明,在pH=7 的情况下,2 位羧基取代的偶氮苯分子(2AC)在界面上容易形成J-aggregate,3 位羧基取代的偶氮苯分子(3AC)及4 位羧基取代的偶氮苯分子(4AC)容易形成H-aggregate;在pH=9 的情况下,由于是碱性环境,失去质子,使得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致2AC、3AC 及4AC 均形成H-aggregate。
资助机构中国化学
源URL[http://ir.xjipc.cas.cn/handle/365002/5361]  
专题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_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
作者单位1.江汉大学
2.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3.巴黎第十一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夏文秀,胡中进,魏锋,等. 羧基取代偶氮苯类双亲分子的表面结构与组装特性研究[C]. 见:. 中国安徽合肥. 2016-06-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