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伴发开放性骨折模型愈合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 | 虎义平; 黄欢; 成文翔; 张鹏 |
出版日期 | 2017 |
会议日期 | 2017 |
会议地点 | 河南郑州 |
英文摘要 |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相对正常人。 本研究旨在观察RA大鼠模型伴发骨折的愈合模式。方法:本研究采用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关节炎呈现后15天进行手术锯断右腿中轴股骨构建RA伴发骨折大鼠模型(RA + F),正常大鼠骨折模型为对照组(NF)。手术后4和8周收获股骨标本(每组6只)。分别采用放射学Micro-CT、X-Ray检测;组织学H&E染、甲苯胺蓝染色、翻红O染色和免疫组化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骨桥蛋白(OPN)染色评估骨折愈合机理。结果:CT3D模型和H&E染色证实,骨折后4周和8周,RA+F组可明显观察钙化愈伤组织的重塑和骨折间隙,但NF组较RA+F组愈合更好。NF组在骨膜愈伤组织发现大量新形成的骨。所有检测时间点,RA+F组骨矿物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均明显低于NF组(P <0.05)。同时,我们发现RA+F组的结构模型指标检测均显着高于NF组(P <0.05)。X射线结果表明,与NF组相比,RA + F组明显观察到骨折间隙。甲苯胺蓝和翻红O染色显示NF组在骨折部位有大量成熟层状骨,并与RA+F组比较更加完整,更厚和更多连续的愈合骨组织。骨折手术后4周和8周检测MMP-3和OPN蛋白水平分析显示RA+F组骨折面积明显高于NF组。结论:多因素导致全身骨质疏松症显著诱导骨矿化组织的减少,导致新形成的骨愈伤组织中微结构连接不良,本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折的骨愈合模式。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siat.ac.cn:8080/handle/172644/12246] ![]() |
专题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_医工所 |
作者单位 | 2017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虎义平,黄欢,成文翔,等. 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伴发开放性骨折模型愈合模式研究[C]. 见:. 河南郑州. 20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