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四川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金艳强
答辩日期2013-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包维楷
关键词林下植被 生物量 生物量估测模型 林分结构 柏木林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林下植被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组成,但在已有研究中重视不够。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结构的关系是森林持续经营与森林碳计量监测的科学基础,也一直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四川盆地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在四川东部调查了14块人工林样地,获取了林分结构参数,采用收获法测算了林下植被及其组成(灌、草)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去揭示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结构参数的关系,试图筛选出适宜的区域性柏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估测的混合模型。结果表明: (1) 四川盆地的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平均为4.209 ± 0.69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07%,其中灌木生物量为2.534 ± 0.641 t/hm2,草本层生物量为1.675 ± 0.167 t/hm2。 (2) 乔、灌、草群体共12个结构因子中,灌木群体的平均基径(Ds)、盖度(Cs)、高度(Hs)、体积(Vs)与林下植被生物量关系更紧密,在林下植被生物量模型构建中更有效; (3) 柏木林林下灌木叶、枝茎、地上、地下和总体生物量的最佳估算模型都是以Hs和Cs组合参数Vs的幂函数形式,分别为Wsl = 0.0001*Vs1.0268 (Ra2 = 0.760,P < 0.001,n = 40)、Wss = 0.0001*Vs1.1593 (Ra2 = 0.754,P < 0.001,n = 40)、Wsa = 0.0001*Vs1.1171 (Ra2 = 0.784,P < 0.001,n = 40)、Wsb = 0.0003*Vs0.9578 (Ra2 = 0.651,P < 0.001,n = 40) 、Ws = 0.0005*Vs1.0411 (Ra2 = 0.762,P < 0.001,n = 40)。 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地上部分(lnWua = 0.0151Hs + 0.0151Cs - 1.2839,Ra2 = 0.700,P < 0.001)、地下部分lnWub=0.0166Hs + 0.0069Cs - 1.2714,Ra2 = 0.538,P < 0.001)和总体(lnWu = 0.0158Hs + 0.0111Cs - 0.5358,Ra2 = 0.695,P < 0.001)的生物量估计最佳混合模型均是以灌木高度Hs和盖度Cs为参数的多元线性方程。 但是,林下草本地上、总生物量估算模型(Ra2 < 0.410,P < 0.01)虽然有效,但均未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林下草本地下生物量估算模型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P > 0.05)。 (4) 林分密度(Du)整合进入多元线性模型可提高林下植被生物量估测精度。其模型分别是,地上lnWu = -0.9894 - 0.0001Du + 0.0155Hs + 0.0131Cs (Ra2 = 0.732,P < 0.001)、地下lnWu = -0.9153 - 0.0001Du + 0.0182Hs (Ra2 = 0.558,P < 0.001)及总体生物量lnWu = -0.2813 - 0.0001Du + 0.0161Hs + 0.0094Cs (Ra2 = 0.721,P < 0.001)的模型精度得到提高。 本研究为分析了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为区域性林下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提供了新论据。
学科主题生态研究
语种中文
产权排序1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8758]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金艳强. 四川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