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四川木蓝复合群的形态特征变异及其ITS 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杨晓慧
答辩日期2016-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高信芬 ; 徐波
关键词四川木蓝复合群 形态特征变异 叶表皮微形态分析 Its序列分析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四川木蓝复合群(Indigofera szechuensis complex)隶属于豆科木蓝属,包含四川木蓝(I. szechuensis Craib)、灰岩木蓝(I. calcicola Craib)、滇木蓝(I. delavayi Franchet)、灰色木蓝(I. franchetii X. F. Gao & Schrire)、苍山木蓝(I. hancockii Craib)、岷谷木蓝(I. lenticellata Craib)、垂序木蓝(I. pendula Franchet)、硬叶木蓝(I. rigioclada Craib)8个形态相似的种。该复合群的种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通过野外观察发现,该复合群种间形态相似,分布区重叠,种间界限模糊。为了了解该复合群内的种间关系,探讨复合群内各种的分类地位是否成立,我们以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的四川木蓝复合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四川木蓝复合群内种间形态差异以及ITS序列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SPSS 21.0对四川木蓝复合群8个种的31个居群240份标本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以研究复合群形态特征的主要变异式样。结果表明,四川木蓝复合群8个种在形态上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叶片大小及花序长短上。主成分分析显示,最大叶长、叶片毛被、花药毛被、花长对该复合群的种间形态特征影响较大。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四川木蓝复合群8个种的叶表皮包括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式样、表皮毛以及气孔器类型进行观察,以研究复合群内叶表皮微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四川木蓝复合群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多呈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表皮毛均为丁字毛;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为不规则形;灰岩木蓝、灰色木蓝、苍山木蓝、岷谷木蓝气孔均出现内陷情况。本研究还讨论了叶表面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及分类学意义,总的来说,四川木蓝复合群内各种的叶表皮微形态极为相似,难以进行有效区分。3)用BioEdit 7.0.5.3、MEGA 4.0以及MrBayes 3.2.2对四川木蓝复合群的31个个体的ITS序列进行了比对和分析。从遗传距离分析和BI树枝长可以看出,滇木蓝与其他复合群物种遗传差异较大,其余7个种种间差异较小。构建的MP树和BI树均表明,四川木蓝复合群内各个种在系统树上混在一起或并列与基部,物种间亲缘关系难以进行有效的推断。分子结果暗示,四川木蓝复合群的种类可能正处于快速分化过程中,而横断山区多样化的生境及复杂的地质历史可能是促使其分化的主要原因。
学科主题生态研究
语种中文
产权排序1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8776]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晓慧. 四川木蓝复合群的形态特征变异及其ITS 序列分析[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