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苄基苯甲酰胺和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何华玲 |
答辩日期 | 2016-05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导师 | 姬建新 |
关键词 | 铜 N-苄基苯甲酰胺 α 苄胺 Β-环氧酮 自由基反应 |
学位专业 | 药物化学 |
英文摘要 | 酰胺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和高聚物中。N-苄基苯甲酰胺是一类特殊的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传统的酰胺键构建方法主要是羧酸衍生物与胺的反应。此法一般需要事先活化羧基,操作繁琐,并产生多种废物,原子经济性差。近年来文献报道了许多构建酰胺键的新方法如酸与胺的直接酰胺化、腈类水解酰胺化、炔烃与胺的酰胺化、CO或CO2参与的羰基化等。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反应温度高,使用昂贵的金属配合物等,随着绿色化学和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过渡金属尤其是金属铜催化的氧化酰胺化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其官能团转化和选择性开环,可以合成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化合物。传统的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分为两步:(1) 苯乙酮和苯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α, 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2) α, 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环氧化合成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这类方法使用的试剂较多,操作复杂,发展以简单原料“一锅法”合成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成为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近两年发展了以苯甲醛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的方法,通过C-H键的官能化同时构建新的C-C/C-O键,研究发现这类反应大都经历了一个自由基历程。苄胺以其良好的反应性,被氧化发生C-N键断裂或脱氨基作用可作为新型的酰基化来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展了以苄胺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发展了CuBr2/Ag2CO3共催化,以苄胺及衍生物为原料,TBHP为氧化剂,亚磷酸二乙酯为添加剂,合成N-苄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对反应因素包括催化剂、溶剂、温度、投料比等进行了优化,确定反应的最优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底物普适性进行了研究,合成了一系列N-苄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采用HR-MS、1H-NMR和13C-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文献报道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反应可能经历的历程,并利用LC-MS技术和自由基捕捉等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验证。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二、提出了以苄胺和苯乙烯及衍生物为原料,以CuF2为催化剂,TBHP为氧化剂,“一锅法”合成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对反应因素包括催化剂、溶剂、温度等进行筛选,确定反应的最优条件,并对反应的底物普适性进行了研究,合成了一系列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其结构采用HR-MS、1H-NMR和13C-NMR进行表征。在文献报道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通过自由基捕捉、LC-MS技术等实验对机理进行验证,初步确定经过了一个自由基历程。该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并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为合成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学科主题 | 天然产物研究 |
语种 | 中文 |
产权排序 | 1 |
源URL | [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8849] ![]() |
专题 | 成都生物研究所_天然产物研究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何华玲. N-苄基苯甲酰胺和α, β-环氧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