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亲潮延伸体海区大气对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的响应的模拟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高嘉祥![]() |
答辩日期 | 2018-05-15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导师 | 张荣华 |
关键词 | 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 黑潮–亲潮延伸体海区 Wrf模式 大气响应 |
学位名称 | 理学硕士学位 |
学位专业 | 物理海洋学 |
其他题名 | A Modeling Study of the Atmospheric Responses to Mesoscale SST Perturbations in the Kuroshio-Oyashio Extension Region |
英文摘要 | 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在全球海洋中普遍存在着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未能完全理解在中纬度海区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SSTmeso)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及气候效应。在本研究中,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研究了黑潮–亲潮延伸体海区大气对SSTmeso的响应。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进行WRF模式对比试验,其中控制试验(CTRL)由不包含SSTmeso的低分辨率海面温度边界条件驱动,而扰动试验(PER)中海面温度边界条件额外添加了从高分辨率卫星观测资料中提取的SSTmeso。其中SSTmeso的提取采用了LOESS(locally weighted smoothing)技术,可有效分离中尺度扰动信号。通过计算CTRL与PER的模拟结果的差异,就能得到在SSTmeso的作用下产生的大气响应场。这一对比试验方法属首次被应用于研究中纬度海区的大气。 对月平均的大气响应场与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WRF 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边界层内的大气对SSTmeso的响应,并且响应信号可以影响到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响应场的空间分布同卫星观测以及前人的模拟结果高度一致。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RF模式中海面上10 m处风速扰动和SSTmeso之间具有合理的相关系数,但是耦合强度较弱,说明模式使用的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仍有待改进。我们还对大气边界层内的动力响应现象进行了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海区内压力调整机制和垂向混合机制都在起作用。要判断哪种机制起主导作用,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我们进一步使用WRF模式对2005到2013年的模拟结果研究了中尺度海面温度场的气候效应。我们发现经过时间平均后研究海区的SSTmeso主要表现为三处海面温度锋面。这些锋面对局地的气候态降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锋面的暖区(冷区)降水及其变率都有所增加(减少),其净效应是局地降水的增加。这些锋面的作用改善了PER中模拟得到的气候态降水的空间分布,使其与观测结果更加接近,说明了在大气模式中使用高分辨海面温度边界条件的必要性。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在锋面处产生降水响应的物理机制。结果证明了在过去针对湾流海区的降雨带所提出的压力调整机制能够推广到本研究的海区中,并成功地解释了由三处锋面引起的气候态变量场的响应。我们还发现仅靠压力调整机制无法圆满地解释气候态降水响应的季节变化现象,因此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背景场的环境条件以及SSTmeso的热力作用对温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
学科主题 | 海洋科学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444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高嘉祥. 黑潮–亲潮延伸体海区大气对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的响应的模拟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