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黄土高原集水面积阈值的地形因子主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苟娇娇![]() |
刊名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
出版日期 | 2017-05 |
卷号 | 42期号:5页码:704-710 |
关键词 | 集水面积阈值 地形因子 主成分分析 黄土高原重点流失区 数字高程模型(dem) |
DOI | :10.13203/j.whugis20140783 |
英文摘要 | 黄土高原重点流失区沟谷密度大,土壤侵蚀强烈。以ASTER GDEM为信息源、22个典型小流域为样区,分析集水面积阈值与沟谷密度的关系,基于均值变点法确定最佳阈值,探讨了影响阈值的DEM地形因子主成分。结果表明,集水面积阈值由北向南、自东向西逐步增大,宏观上受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制约;地形因子对其的影响成分归纳为坡面、起伏及高程变异因子。坡面因子的最大值与阈值正相关,坡度>粗糙度>地形曲率>平面曲率>剖面曲率;起伏因子的均值与阈值正相关,起伏度>切割深度;高程变异因子与阈值负相关。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58.754%、18.915%、11.388%;权重为0.527、0.229、-0.569。研究暗示坡面特征是影响黄土沟谷发育的重要因子。 |
会议日期 | xxx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101] ![]() |
专题 | 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苟娇娇. 影响黄土高原集水面积阈值的地形因子主成分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5):704-710. |
APA | 苟娇娇.(2017).影响黄土高原集水面积阈值的地形因子主成分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42(5),704-710. |
MLA | 苟娇娇."影响黄土高原集水面积阈值的地形因子主成分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42.5(2017):704-7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