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底泥中微囊藻生态研究的新方法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 作者 | 周全 ; 陈伟 ; 张会勇 ; 彭亮 ; 刘立明 ; 韩志国 ; 宋立荣 |
| 出版日期 | 2010 |
| 会议名称 | - |
| 会议日期 | - |
| 会议地点 | - |
| 中文摘要 | 淡水水体中有毒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已日渐成为广泛的全球性问题。近年,尤其是2007年"无锡饮用水危机事件"之后,这一问题在中国也得到了科研人员及公众的极大关注。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会对湖泊、水库等淡水资源造成很大破坏,从而降低其水体可利用性。因此为了揭示蓝藻水华的形成过程及该过程的有关驱动机制,近年来开展了许多关于水华蓝藻生活史周期的调查研究。水华蓝藻在湖泊底层泥水界面处的越冬及复苏被认为是蓝藻水华形成和发生的两个重要过程。然而,由于直接对底泥中蓝藻细胞生理特性(如计数和群体发育状态)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较为匮乏,使得对于这方面研究的步伐备受羁绊。本研究以便携式流式细胞技术为基础,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底泥中微囊藻群体的快速有效的新方法。研究发现:以蒸馏水对底泥样品进行稀释后,1)直接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可用于分析底泥中微囊藻群体的生长发育;2)经超声波(功率200w,时间2分钟)解聚处理后再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用于确定底泥中微囊藻的数量。研究还发现: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微囊藻细胞计数的线性范围为1×10~3至1×10~7细胞/毫升,且单个样品计数时间少于5分钟。与常规显微镜计数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对底泥中微囊藻进行计数时更加快速有效,并且具有更好的扩展性——例如与细胞染色技术联用。该方法的应用将为湖泊底泥及水柱中水华蓝藻越冬、复苏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
| 会议录 | 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
![]() |
| 源URL | [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5298] ![]() |
| 专题 | 水生生物研究所_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_会议论文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全,陈伟,张会勇,等. 湖泊底泥中微囊藻生态研究的新方法[C]. 见:-. -. -.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