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湖群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对环境质量的指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姜苹红 ; 崔永德 ; 王海军 ; 王洪铸 |
刊名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
出版日期 | 2011 |
期号 | 5 |
关键词 |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分析 水质生物评价 颤蚓等值线 污染格局 |
ISSN号 | 1004-8227 |
中文摘要 | 汉阳地区湖汊纵横、水系丰富,是汉阳地区工业和生活废水的主要纳污水体,水质多为劣V类。底栖动物已被广泛用于监测湖泊有机污染,因此,为探明汉阳地区湖泊群(三角湖、墨水湖、龙阳湖、月湖、后官湖)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分布格局,于2002~2005年全面调查了各湖泊的底栖动物群落,并分析了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除后官湖发现软体动物外,其他各湖泊均以耐污的颤蚓科寡毛类(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和摇蚊科幼虫(长足摇蚊、红裸须摇蚊、羽摇蚊)占绝对优势。统计分析表明,颤蚓类和摇蚊幼虫的密度与水体氮、磷、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颤蚓类密度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预测能力(R2)优于摇蚊幼虫。K-优势曲线和多样性指数的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墨水湖和龙阳湖属重污染,月湖和三角湖属中度污染,后官湖属轻度污染,这与理化指标表征的营养状况基本吻合,特别是在受苯酚化工废料污染的龙阳湖东片没有采集到底栖动物,这是底栖动物能够监测污染物长期效应的例证。进一步应用颤蚓类密度的水平分布指示了各湖泊的沉积物污染分布,结合湖体周边环境分析论证了这种指示作用的可信度。 |
收录类别 | CSCD |
资助信息 | 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KSCX2-SW-110)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292143 |
公开日期 | 2011-11-09 |
源URL | [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6031] ![]() |
专题 | 水生生物研究所_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姜苹红,崔永德,王海军,等. 汉阳湖群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对环境质量的指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5). |
APA | 姜苹红,崔永德,王海军,&王洪铸.(2011).汉阳湖群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对环境质量的指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5). |
MLA | 姜苹红,et al."汉阳湖群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对环境质量的指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5(201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