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浙江长兴七里亭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关莹
答辩日期2008-01-10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授予地点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导师高星
关键词浙江旧石器 七里亭 石制品 晚更新世
其他题名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rtifacts of Qiliting Site at Changxing,Zhejiang Province
英文摘要七里亭遗址是2005~2006年发掘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位于浙江西北部的长兴县泗安镇。其地层堆积分为晚更新世的下蜀土堆积和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堆积,遗址也因此被相应的划分为上文化层和下文化层,另外还有一部分洪积物堆积。两个文化层出土和采集石制品共计7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残片和一定数量的石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采自上、下文化层的609件石制品。这些石制品以厚重粗大者居多,可归为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但出土石制品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小型石片工具,代表了一定的小区域特征。 浙江省的旧石器考古工作展开较晚,在此之前仅安吉县上马坎遗址经过了正式发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工作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可参考对比的材料也较缺乏。尽管如此,七里亭遗址处于浙北、皖南和苏南三省的交界地带,皖南的水阳江流域、巢湖地区、长江沿岸地区,以及苏南(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工作已经较为深入,浙江省安吉长兴两县也有大量调查采集材料可供参考,这些都为解读七里亭遗址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同时,对七里亭遗址的研究也应该放入浙北、皖南、苏南这个整体的旧石器文化圈中,以便进行综合对比,从而找出这个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总体规律。 经过对地层的单独分析和综合对比,可以判定,七里亭遗址的年代从早更新世晚期一直延续要了晚更新的某一时期,年代上大致为距今0.80~0.12Ma。 对七里亭石制品的研究,笔者试图突破传统类型学模式,建立全方位的描述系统,通过对标本各项参数的测量来推测其功能和制作技术;另外,对石核及石器还进行了操作链分析,从打制技术的角度分析上下两文化层的关系;通过对遗址地层埋藏物特征和拼合组分布状况的分析,对遗址的形成进行了简单的埋藏学阐释。希望通过以上途径,尽可能的复原该地区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探讨浙江旧石器在东亚旧石器文化中的位置。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8-12
页码86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715]  
专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硕博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关莹. 浙江长兴七里亭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D].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