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1.0~3.5GPa下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压力和时间对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周文戈 ; 范大伟 ; 万方 ; 邢印锁 ; 刘永刚 ; 谢鸿森 |
刊名 | 地学前缘
![]() |
出版日期 | 2009 |
卷号 | 16期号:1页码:146-154 |
关键词 | 高温高压 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 结构变化 变质反应 石榴石冠状体 |
合作状况 | 其它 |
中文摘要 | 利用YJ-3000t和JL-3600t多顶砧压力机,以哀牢山造山带南部红河县大白能—乐育剖面上的天然块状斜长角闪岩为初始样品,在950℃、1.0~3.5GPa、恒温20~300h条件下进行了两个系列的斜长角闪岩块状样品脱水部分熔融实验:(1)保持温度T=950℃,加热时间t=100h不变,改变压力(1.0~3.5GPa)的实验;(2)保持温度T=950℃,压力p=3.0GPa不变,改变加热时间(20~300h)的实验。结果表明,1.0~3.5GPa、950℃、恒温100h的条件下,随压力升高,斜长角闪岩中依次生成了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的矿物组合(1.0~1.5GPa)和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硬玉+SiO2矿物+蓝晶石(2.0~3.5GPa)的矿物组合。3.0GPa、950℃条件下,随加热时间增加,实验产物中依次生成了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硬玉+SiO2矿物+蓝晶石的矿物组合(20~100h)和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的矿物组合(150~300h)。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结构决定了实验产物中新生矿物和熔体的分布。依据实验产物的矿物组合和新生矿物的分布特征,讨论了950℃、1.0~3.5GPa、恒温(20~300h)条件下,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的结构变化、变质反应以及石榴石冠状体的成因。 |
学科主题 | 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 |
资助信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305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JCX2-SW-N20);; 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2008年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3-25 ; 2011-07-01 |
源URL | [http://119.78.100.189/handle/352002/4053] ![]() |
专题 | 地球化学研究所_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_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_期刊论文 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文戈,范大伟,万方,等. 950℃、1.0~3.5GPa下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压力和时间对结构的影响[J]. 地学前缘,2009,16(1):146-154. |
APA | 周文戈,范大伟,万方,邢印锁,刘永刚,&谢鸿森.(2009).950℃、1.0~3.5GPa下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压力和时间对结构的影响.地学前缘,16(1),146-154. |
MLA | 周文戈,et al."950℃、1.0~3.5GPa下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压力和时间对结构的影响".地学前缘 16.1(2009):146-15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