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站点的生物多样性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爱农1; 尹高飞1; 张正健1,2; 谭剑波1,2; 南希1; 马克平3; 郭庆华3
刊名生物多样性
出版日期2018
卷号26期号:8页码:819-827
ISSN号1005-0094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星空地一体化观测 遥感观测 王朗
DOI10.17520/biods.2018052
其他题名Space-air-field integrated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based on experimental station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Review
英文摘要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政策,需要空间上连续、时间上高频的物种和生境分布以及物种迁移信息支持,遥感是目前能满足该要求的有效技术手段。近年来,遥感平台和载荷技术高速发展,综合多平台、多尺度、多模式遥感技术,开展基于站点的星空地一体化遥感观测试验,可以对地表进行时空多维度、立体连续观测,为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总结了使用遥感技术监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回顾了典型的星空地一体化遥感观测试验。综述以往研究发现,一方面,现有遥感试验还缺少对生物多样性直接监测指标的观测,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方法也缺少星空地多维立体观测平台的支撑,亟需加强两者的融合,开展基于站点的生物多样性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研究。以设于我国四川王朗大熊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王朗山地生态遥感综合观测试验站为例,展示了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观测试验平台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星空地一体化遥感观测可以提供物种和生境的综合定量信息,与生态模型有机结合,可以刻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与动态过程,有助于挖掘过程机理,提高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信息化水平。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330355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4455]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
通讯作者李爱农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研究中心, 成都 610041;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爱农,尹高飞,张正健,等. 基于站点的生物多样性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J]. 生物多样性,2018,26(8):819-827.
APA 李爱农.,尹高飞.,张正健.,谭剑波.,南希.,...&郭庆华.(2018).基于站点的生物多样性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26(8),819-827.
MLA 李爱农,et al."基于站点的生物多样性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 26.8(2018):819-82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