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特质和分裂型特质人群的异常感觉加工模式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 | 周晗昱1,2; 陈楚侨1,2![]() |
出版日期 | 2018-10 |
会议日期 | 10.30-11.2 |
会议地点 | 北京 |
关键词 | 感觉加工 孤独症特质 分裂型特质 |
页码 | 1116-1117 |
其他题名 | Altered sensory processing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autistic and/or schizotypal traits |
英文摘要 | 摘要:孤独症谱系和精神分裂症谱系人群中都普遍存在感觉加工的异常,这可能是更高级的认知社会功能缺陷的基础。但是,异常的感觉处理模式是否存在于相应的特质人群中,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本研究招募了高分裂型特质组(n=18)、高孤独症特质组(n=12)、分裂与孤独特质共存组(n=21)和对照组(n=19)等四组健康成年人,施测以青少年/成人感觉处理能力剖析量表(Adolescent/Adult Sensory Profile, AASP),以考察两种人格特质和感觉加工模式的相关关系。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个特质组均表现出更高的感觉回避、低登陆量和感觉敏感。分裂型特质人群(包含特质共存组)比单纯的孤独特质人群表现出更高的感觉敏感,而孤独特质人群(包含特质共存组)比单纯的分裂型特质人群表现出更少的感觉寻求。另外,相关分析的结果提示,不管是在对照组(n=19)还是特质组(n=51),分裂型特质,尤其是其认知-感觉维度(cognitive-perceptual),与感觉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39~.61, ps<.01),而孤独特质,尤其是其社交能力缺陷维度,与感觉寻求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 -.45~-.50, ps<.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异常的感觉加工模式不仅存在于临床群体,也普遍存在于分裂型特质和孤独症特质人群中。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感觉处理模式与情绪、社会功能的关系,并根据个体特定的感觉处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
产权排序 | 1 |
会议录 | 摘要集-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341]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晗昱,陈楚侨. 孤独症特质和分裂型特质人群的异常感觉加工模式[C]. 见:. 北京. 10.30-11.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