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合作交往模式探究: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心理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吴胜涛1,2 ; 周阳1,3; 傅小兰1 ; 刘晓倩1 ; 刘天俐4; 朱廷劭1
|
| 刊名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
| 出版日期 | 2018-03-20 |
| 卷号 | 33期号:03页码:298-307 |
| 关键词 | 一带一路 个人主义 信任 社交媒体 |
| ISSN号 | 1000-3045 |
| DOI | 10.16418/j.issn.1000-3045.2018.03.010 |
| 其他题名 | Identifying Culture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Pattern in Belt and Road Area: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Big Data on Twitter |
| 产权排序 | 1 |
| 文献子类 | 期刊论文 |
| 英文摘要 | 理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民心特点,并找到有效的合作交往模式,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如原苏联影响、欧美国家殖民、宗教传统等)异常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该研究结合文化心理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社交媒体Twitter数据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自我表征特点(独立性或个人主义),并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普遍信任、特殊信任)的预测模型,以探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即:自我表征是独立,还是互依;人际关系偏好是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还是熟人间的特殊信任。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在自我独立性这一个人主义文化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变异,且主要受欧美国家殖民历史和当地宗教传统的影响;此外,针对陌生人、外国人的普遍信任与针对家人、熟人的特殊信任,可以通过个人主义指标来预测。总之,"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产生的海量语料库快速计算其个人主义指标,并以此来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民心"特点、探索当地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
| 语种 | 中文 |
| CSCD记录号 | CSCD:6210105 |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664] ![]()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
| 通讯作者 | 刘天俐; 朱廷劭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4.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胜涛,周阳,傅小兰,等. “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合作交往模式探究: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心理分析[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03):298-307. |
| APA | 吴胜涛,周阳,傅小兰,刘晓倩,刘天俐,&朱廷劭.(2018).“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合作交往模式探究: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心理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33(03),298-307. |
| MLA | 吴胜涛,et al."“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合作交往模式探究: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心理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 33.03(2018):298-30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