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布威佐热姆•艾力1,2; 刘正奎1,2
出版日期2018-10
会议日期10.30-11.2
会议地点北京
关键词失独父母 Ptsd 抑郁 社会支持 潜在类别分析
页码751-752
其他题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Parents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 in China: Latent Class Analysis and Social Support
英文摘要

摘要:背景: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不幸死亡,母亲已到生育极限年龄(49岁以上),无法再生子女的家庭。目前全国失独家庭超过百万,且每年新增7.6万的失独家庭。失独父母不仅陷入经济、养老等困境,还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抑郁、哀伤等。数目庞大的失独父母做为我国特有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关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失独父母PTSD与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分布特征,了解人口学变量和社会支持对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国五省十市的385名失独者,其平均年龄61.46(SD=7.98),184(48%)名女性,研究运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第5版(PCL-5)、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探索了1-5各潜在类别模型,随分类数目增加log likelihood检验、AIC、BIC、aBIC不断减小,3个类别时Entropy值最理想,LMR显著,综合考虑潜在类别模型适配指数最终选择3个潜在类别,将其分别命名为PTSD/抑郁共病组(26.5%)、心理韧性组(36.4%)和PTSD组(37.1%)。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失独父母的性别、年龄、失独年限在3个潜在类别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14.72, p<0.01);婚姻状况、失独原因和孩子的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8~6.41, p>0.05);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即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他人支持得分在三个潜在类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4~32.15, 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60岁的失独父母在PTSD/抑郁共病组(OR分别为0.59、0.94)和PTSD组(OR分别为0.53、0.94)中所占的比例大;领悟到的低家庭支持在PTSD/抑郁共病组(OR=0.90)所占的比例大,而朋友支持和他人支持对三个潜在类别的预测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独父母的PTSD与抑郁症状存在三种不同的潜在类别,性别、年龄和家庭支持对三个潜在类别有显著影响。应及时关注和有效干预女性、年龄≤60岁的失独者,并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以改善失独父母的PTSD和抑郁症状。

产权排序1
会议录摘要集-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295]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布威佐热姆•艾力,刘正奎. 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与社会支持的关系[C]. 见:. 北京. 10.30-1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