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图像侦查中的自然人机交互工具及其评价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郑妍1,2; 张玉麟1,2; 赵国朕1,2
出版日期2018-10
会议日期10.30-11.2
会议地点北京
关键词图像侦查 交互自然性 心理模型 心理负荷
页码809-810
其他题名Natural Interaction Tool in Video Investigation and Its Evaluation
英文摘要

摘要:像侦查技术是通过侦查视频图像锁定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技术手段,通过调用可能包含嫌疑人的视频监控并逐个查阅筛选明显的线索,以此确定嫌疑人的行踪。现有的图侦技术仍然依赖于大量的人力投入,警员往往要长时间的连续观看海量的视频图像,并且在整个查阅视频的过程中,警员只能通过纸笔记录案件要素和线索,不利于要素的梳理和串联分析。首先,本研究基于对一线图像侦查人员的访谈,绘制了警员对于图像侦查工具的心理模型,并开发与图像侦查心理模型相符的视频交互技术,支持草图标注,线索超链接,自动轨迹绘制等功能,以简化警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为了验证该图像侦查交互技术的可用性,本研究选取了30名学生被试(15男15女,平均年龄24岁)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来完成与图像侦查任务相关的三个子任务,同时记录行为绩效指标和反映心理负荷的脑电数据。其中,实验组使用的是根据心理模型设计的交互工具,对照组使用的是原工具,即普通播放器配合纸笔记录的工作方式。任务一要求被试观看视频并搜索目标,使用的视频材料是由公安局提供的真实的案件监控视频片段。结果表明实验组完成任务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在F4和F5处和额叶平均的theta波功率显著小于控制组。任务二要求被试将视频中看到的目标行驶方向画在地图上,任务三是线索回溯任务,结果均表明实验组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但脑电指标差异不显著。总的来说,根据用户心理模型设计的图像侦查交互工具可以提高任务绩效,降低心理负荷。

产权排序1
会议录摘要集-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文献子类国内会议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300]  
专题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妍,张玉麟,赵国朕. 图像侦查中的自然人机交互工具及其评价[C]. 见:. 北京. 10.30-1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