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与不合格的智人:以虚构故事为行为标志物的视角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沈丝楚1,2; 陈熹3; 郭慧芳1,2,4; 李纾1,2![]() |
刊名 | 科技导报
![]() |
出版日期 | 2018-03-13 |
卷号 | 36期号:05页码:77-84 |
关键词 | 虚构 语意领会 未来成真 行为标志物 跨期决策 |
ISSN号 | 1000-7857 |
DOI | 10.3981/j.issn.1000-7857.2018.05.009 |
其他题名 | Qualified and unqualified Homo sapiens: Perspective of fiction as abehavioral marker |
产权排序 | 1 |
文献子类 | 期刊论文 |
英文摘要 |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地位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确认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独特能力,并将其发扬光大。根据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的观点,虚构故事的能力是让人类跃升食物链顶端的关键。为检验虚构故事的2个要素能否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智人,尝试基于虚构故事的2个要素,设计了"语意领会"和"未来成真"的决策情境题。结果表明,不合格智人的效标人群(服刑人员和药物成瘾人员)和合格智人的效标人群(正常人群)在2类决策情境题上的反应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虚构故事的能力作为区分智人合格与否的潜在行为标志物提供了数据支持,亦为虚构故事的能力作为智人的独特能力这一构想提供了先导性的证据。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205931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668]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
通讯作者 | 李纾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3.福建省福州监狱教育中心 4.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沈丝楚,陈熹,郭慧芳,等. 合格与不合格的智人:以虚构故事为行为标志物的视角[J]. 科技导报,2018,36(05):77-84. |
APA | 沈丝楚,陈熹,郭慧芳,&李纾.(2018).合格与不合格的智人:以虚构故事为行为标志物的视角.科技导报,36(05),77-84. |
MLA | 沈丝楚,et al."合格与不合格的智人:以虚构故事为行为标志物的视角".科技导报 36.05(2018):77-8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