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的过程比较:基于眼动追踪研究的证据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周蕾1,2,3; 李爱梅1; 李纾2,3; 梁竹苑2,3
出版日期2018-10
会议日期10.30-11.2
会议地点北京
关键词风险决策 跨期决策 过程比较 等量转换 分层贝叶斯模型拟合
页码1261-1263
其他题名Process comparison of risky choice and intertemporal choice: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method
英文摘要

摘要: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且较为相似的两种重要决策。其核心相似之处在于其可能具有共同的过程机制。但是,以往多数研究多基于行为结果的证据探讨二者的相似性,尚罕见研究探索二者是否具有共同的决策过程。本文按照基于行为效应的“特殊”条件到基于等量转换的“一般”条件的研究逻辑,采用眼动追踪方法,运用贝叶斯估计、分层贝叶斯模型拟合、眼动轨迹分析等一系列新分析方法,从行为特征、局部过程特征、整体过程特征三个层面,对两类决策进行了综合的过程比较。具体来说,研究关注决策过程的两个基本特征:“补偿/非补偿性”规则和“基于维度/基于选项”加工规则。基于局部和整体过程特征,本文选取反映“补偿/非补偿性”、“基于维度/基于选项”加工决策特征的一系列决策属性和过程指标,基于这些指标对这两种决策特征进行了检验。通过比较了两类决策的加工过程是否一样,进一步检验了两类决策更符合哪种理论决策模型的假设。研究一基于“特殊”条件,以风险决策的确定效应与跨期决策的即刻效应为例,对两类决策的过程进行综合比较。研究二基于“一般”条件,首次使用概率和时间等量转换的研究范式,通过前测生成了每个被试特有的心理等量的风险和跨期决策任务参数,从定量的、去除行为效应的角度对风险和跨期决策的一般过程机制进行了比较,以克服参数特异性和个体差异对行为偏好和过程的可能影响。两个研究结果一致地发现:两类决策的主要过程特征均相似,且更符合非折扣模型假设;二者在加工复杂程度等少数特征上不同。这表明二者可能具有共同的核心决策规则:不遵循折扣模型假设的补偿性、基于选项规则,更可能采用非折扣模型预期的简捷、启发式规则。本文为建立两类决策的共同解释框架做出了有益尝试,并为决策比较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方向。

产权排序2
会议录摘要集-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345]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3.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蕾,李爱梅,李纾,等. 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的过程比较:基于眼动追踪研究的证据[C]. 见:. 北京. 10.30-1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