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古林箐秋海棠的扦插繁殖及回归引种初探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景秀; 崔卫华![]() |
刊名 | 广西植物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38期号:07页码:851-858 |
关键词 | 濒危植物 古林箐秋海棠 扦插繁殖 回归引种 |
其他题名 | 中文 |
英文摘要 | 该研究以生物统计的正交试验设计为理论依据,列出影响秋海棠扦插生根成苗率的插穗水平、扦插基质、生长刺激素和遮光率4个主要因子,每个因子设3个不同的水平,根据L_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组合进行了9个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L_9(3~4)正交试验,获得了濒危植物古林箐秋海棠(Begonia gulinqingensis)的叶片扦插繁殖最佳方案为保持扦插床温度22~28℃,基质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60%~75%,遮光率70%~75%。以叶片作为插穗,珍珠岩为扦插基质,100 mg·L~(-1)萘乙酸处理切口,扦插期间给予插穗充足的水分管理,扦插20~25 d插穗切口产生不定根,70~85 d萌发不定芽形成新植株,扦插繁殖成苗率达74%。将获得的扦插繁殖再生植株定植于云南马关县古林箐乡柏木山自然分布区的原生森林生态生境地和次生开发杜仲、草果林生态生境地进行回归引种对比试验。原生森林生态居群的回归植株平均保存率为57.6%,开花率为40%,结实率为36.6%,落子成苗率为36.1%。回归植株能在原生地自然繁衍,是古林箐秋海棠回归引种的可行方法。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3024] ![]() |
专题 | 昆明植物研究所_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景秀,崔卫华,胡枭剑,等. 濒危植物古林箐秋海棠的扦插繁殖及回归引种初探[J]. 广西植物,2018,38(07):851-858. |
APA | 李景秀,崔卫华,胡枭剑,&孔繁才.(2018).濒危植物古林箐秋海棠的扦插繁殖及回归引种初探.广西植物,38(07),851-858. |
MLA | 李景秀,et al."濒危植物古林箐秋海棠的扦插繁殖及回归引种初探".广西植物 38.07(2018):851-85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