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湖南芙蓉锡矿床^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彭建堂 ; 胡瑞忠 ; 毕献武 ; 戴橦谟 ; 李兆丽 ; 李晓敏 ; 双燕 ; 袁顺达 ; 刘世荣
刊名矿床地质
出版日期2007
卷号26期号:3页码:237-248
关键词地球化学
合作状况其它
中文摘要文章以金云母、角闪石和白云母为测试对象,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的方法,精确厘定了芙蓉超大型锡矿床的形成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白腊水矿区3个金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50.6±1.0)Ma、(157.3±1.0)Ma和(154.7±1.1)Ma;热液成因角闪石的坪年龄为(156.9±1.1)Ma。淘锡窝矿区云英岩中2个白云母样品的^40Ar/^30Ar坪年龄为(159.9±0.5)Ma和(154.8±0.6)Ma;因此芙蓉矿床的形成时间为151~160Ma,这与骑田岭主体花岗岩的侵入时间(151~162Ma)相吻合。湘南地区的柿竹园超大型W-Sn-Mo-Bi-F矿床、新田岭大型W矿床、瑶岗仙W矿床和黄沙坪Pb-Zn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间亦集中在150~160Ma之间,因此,湘南有色金属矿化集中区可能主要集中在150~160Ma发生成矿,这种大规模成矿作用可能与中生代华南岩石圈的拉张、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学科主题中国典型特殊区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
收录类别CSCD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12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053、40673021)的资助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09-12-31 ; 2011-07-01
源URL[http://119.78.100.189/handle/352002/580]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彭建堂,胡瑞忠,毕献武,等. 湖南芙蓉锡矿床^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2007,26(3):237-248.
APA 彭建堂.,胡瑞忠.,毕献武.,戴橦谟.,李兆丽.,...&刘世荣.(2007).湖南芙蓉锡矿床^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矿床地质,26(3),237-248.
MLA 彭建堂,et al."湖南芙蓉锡矿床^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矿床地质 26.3(2007):237-24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