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集成HgCdTe双色探测芯片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叶振华
答辩日期2005-03-3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何力
关键词Hgcdte 双色探测器 能带结构 干法刻蚀 刻蚀损伤 倒装芯片回流焊 响应光谱
学位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英文摘要纵向集成的HgCdTe红外双色焦平面探测器是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方向。本文就集成HgCdTe红外双色探测芯片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进行了HgCdTe双色多层异质结能带结构的理想计算。采用有限差分和循环迭代,来求解HgCdTe多层异质材料的一维Poisson方程。计算中考虑了载流子简并、导带非抛物线性以及组分结价带失配的影响。通过计算两个背靠背的p-on-n光电二极管和组分壁垒(compositional barrier)p-P-P同型异质结的能带结构,获得了双色n-p-P-P-N型多层异质外延材料的理想能带结构,并提取了材料生长的优化设计参数。研究了HgCdTe微台面焦平面列阵芯片的干法成形技术。采用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增强型RIE(reactive ion etching)设备,以及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和台阶仪(surface profilometry)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工艺气体及配比、ICP功率、射频(RF,Radio Frequency)功率和工作压力等刻蚀工艺参数,对刻蚀技术的影响。得到了ICP功率、RF功率、工作压力与状态参量直流偏压(DC Bias)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了刻蚀的选择比问题;研究了刻蚀的非线性问题;认识了刻蚀与聚合物(Polymer)沉积、物理刻蚀与化学刻蚀的动态平衡问题;采用LBIC(Laser Beam Induced Current)和微分霍耳(Hall)测试,获得了刻蚀损伤诱导反型层的横向、纵向分布。并进一步获得了优化的ICP-RIE工艺参数。研究了HgCdTe探测器列阵与读出电路(ROIC)之间的倒装芯片回流焊接(flip-chip reflow soldering)技术。论证了焦平面探测器单边In球倒装回流提拉焊接的技术方案。采用蚁酸作为还原剂,在In(indium)的熔点,实现了无需助熔剂的In球列阵制备。解决了探测器芯片列阵和ROIC的回流焊接对准难题。采用剪切推力测试、In焊点焊接电阻测试、焊接后样品间距测试,以及破坏性实验的样品SEM形貌分析和剖面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SRA(Solder Reflow Arm)温度、卡盘(Chuck)温度、磨蹭幅度(Scrubbing index)以及Z0、Z1、Z2等工艺参数,对单边In球回流提拉焊接技术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了In焊点形状基本可控且高度均匀、In焊接电阻小而均匀、较强机械强度的单边In球回流提拉焊接工艺。进行了集成HgCdTe红外双色探测芯片的初步研究。由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原位生长的p-P-N型Hg1-xCdxTe多层异质材料,经B+注入、微台面列阵的成形、侧向钝化、爬坡金属化及倒装芯片焊接等工艺,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原理型HgCdTe红外双色探测芯片。在液氮温度下,测得两个波段的电学性能和光谱特性。并针对SW(Short Wavelength)响应光谱窄的现象,展开了一系列的光谱特性和结构特性研究,找到了SW响应光谱窄的起因,为进一步提高双色型探测芯片性能提供了思路。
学科主题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
公开日期2012-07-11
源URL[http://202.127.1.142/handle/181331/4460]  
专题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_上海技物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叶振华. 集成HgCdTe双色探测芯片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