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分子束外延HgCdTe位错及表面缺陷抑制方法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傅祥良
答辩日期2008-05-2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何力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 Hgcdte 替代衬底 位错 表面缺陷 器件性能
学位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英文摘要大规模红外焦平面器件的制备需要低成本、高质量、大面积且均匀性良好的Hg1-xCdxTe材料。使用替代型衬底的HgCdTe分子束外延技术能很好的满足大面积和低成本要求,并已成为制备大规模器件的主流技术。由于替代衬底和HgCdTe之间存在大的晶格失配,导致HgCdTe外延层中存在较高的位错密度,另外由于衬底面积的增大和衬底预处理工艺、生长工艺的复杂性,导致HgCdTe表面容易引入各种表面缺陷,这些HgCdTe层中的高密度位错和表面缺陷将严重降低焦平面器件的性能。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比较了各种工艺方法对替代衬底(GaAs、Si)上CdTe缓冲层的孪晶和位错抑制效果,并基于实验寻找两个不同衬底体系下的优化工艺路线;研究CdTe和HgCdTe表面缺陷的起源,并指导生长工艺的优化,以降低HgCdTe表面缺陷密度;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均匀性、晶体质量均匀性及组分均匀性进行表征研究,指导生长工艺的优化,进而提高HgCdTe材料性能均匀性。对CdTe缓冲层的位错抑制生长工艺进行研究,在GaAs和Si两个不同体系上比较CdTe低温成核法、引入ZnTe初始成核层和引入衬底偏角对孪晶和位错的抑制效果。发现CdTe低温成核法能够降低GaAs/CdTe、ZnTe/CdTe界面的失配能,起到抑制孪晶的作用,但不能有效地抑制穿越位错;而ZnTe初始成核层可以更有效地降低GaAs/CdTe和Si/CdTe界面处的能量,从而抑制孪晶、穿越位错;对于Si/CdTe体系引入衬底偏角能有效地降低界面能量和抑制位错,但对GaAs/CdTe体系却无明显效果;最后基于实验结果讨论了优化的工艺路线,获得了可重复性良好的CdTe缓冲层生长工艺路线。优化工艺后的厚度为10.9m的3英寸CdTe(211)B/Si(211)样品和厚度为15.7m的CdTe(211)B/GaAs(211)进行了X射线双晶半峰宽wafer mapping,Si/CdTe的半峰宽最小值为55弧秒,最大值为75弧秒,平均值为61弧秒;CdTe/GaAs的半峰宽最小值为46弧秒,最大值为70弧秒,平均值为50弧秒。另外基于实验获得了CdTe双晶半峰宽与位错密度的良好对应关系,建立了X射线无损检测的评价标准。研究了快速退火处理对Si/CdTe外延层晶体质量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退火温度越高,对CdTe外延层晶体质量的改善效果越好,同时改善的饱和时间越短,且不同退火条件下的Si/CdTe晶体质量皆有所提高,但是退火温度过高或者退火时间过长都会使CdTe表面引入表面缺陷,甚至导致薄膜蒸发;研究发现多次快速循环退火对Si/CdTe表面形貌的影响很小,且其对CdTe外延层的晶体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厚度为~4m、双晶半峰宽为~85弧秒的原生Si/CdTe样品经退火后的双晶半峰宽低于50弧秒,相当于厚度为~12m原生Si/CdTe。运用光学显微镜、SEM和EDAX等分析手段,系统地分析了CdTe和HgCdTe外延层表面缺陷与衬底、生长条件的关系,并研究了表面缺陷的抑制方法。对CdTe特征点和CdTe特征短线进行了分析,并与ZnCdTe/ HgCdTe表面出现的短线形貌进行了比较,得出此类特征点与短线形貌的起源与CdTe或者ZnCdTe生长面上的Cd/Te化学配比失调相关。对Si基上CdTe特有的两种S1型和S2型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S1型表面缺陷起源于衬底表面预处理,而S2型缺陷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对S2型缺陷的起源分析及抑制将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对CdTe表面出现的鼓包型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缺陷与生长室真空异常的相关性。分析了HgCdTe表面的团聚状分布缺陷,发现其起源于生长面吸附的杂质,最后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此类缺陷与Hg源的杂质玷污相关。另外对HgCdTe表面小圆点、三角形和菱形缺陷的起源进行了分析,发现三者皆与HgCdTe的生长温度偏低相关。描述了大面积外延晶片表面缺陷mapping的实现方法,得到了3英寸CdTe及HgCdTe外延层的表面缺陷空间分布特征,对CdTe及HgCdTe外延层的晶体质量均匀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发现在中心厚度较小时CdTe缓冲层的厚度均匀性对晶体质量均匀性影响较大,给出了3英寸CdTe外延层的双晶半峰宽的预期偏差与CdTe中心厚度的关系曲线,其对CdTe缓冲层厚度的预设计有指导意义;另外还获得了3英寸中波HgCdTe组分均匀性表征结果,其组分均匀性完全满足制备焦平面器件的应用要求。
学科主题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
公开日期2012-08-22
源URL[http://202.127.1.142/handle/181331/4862]  
专题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_上海技物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傅祥良. 分子束外延HgCdTe位错及表面缺陷抑制方法[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