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BiFeO3薄膜的制备和掺杂及其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高成
答辩日期2010-11-2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褚君浩
关键词多铁材料 铁电 磁性 光学响应
学位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英文摘要多铁性材料是一类同时具有(反)铁电、(反)铁磁及铁弹中两者或两者以上耦合性质的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在多功能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作为一种典型的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3是少数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的多铁性材料之一,室温下呈铁电有序和反铁磁有序。虽然BiFeO3是室温下研究单相多铁性材料的首选材料,但是在实际应用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较大的漏电流、弱的铁磁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了化学溶液法制备了BiFeO3薄膜,利用A位稀土离子和B位高价离子掺杂调控其性能,对其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铁电薄膜性能的老化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和实验结果如下:1、 多铁材料BiFeO3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采用化学溶液方法制备了BiFeO3薄膜,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工艺条件:前躯体浓度为0.1M,Bi过量5%,500℃退火的薄膜性能最好,并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衬底,控制薄膜的取向,得到所需取向的薄膜。磁学测试表明,BiFeO3薄膜室温下为反铁磁材料,具有弱磁性,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6emu/cm3。在200K温度下,测得良好电滞回线,薄膜的剩余极化达到46.8μC/cm2。通过薄膜的变温介电频谱的测量,分析了低频下的ac电导,利用Jonscher关系和Arrhenius关系拟合得到电导活化能为0.25 eV,确认来源于局域电子在Fe2+与Fe3+之间的跳跃。对薄膜的漏电性能分析表明,在低电场下电流输运为欧姆传导,在高电场下为Poole-Frenkel发射传导。采用透射光谱研究了BiFeO3薄膜的紫外-近红外光学性质,认为BiFeO3薄膜为直接带隙材料,光学带隙宽度约为2.76eV,乌尔巴赫带尾能为296±1meV。2、 A位稀土元素掺杂的BiFeO3薄膜制备和性能研究采用化学溶液方法分别制备了A位La离子和Nd离子掺杂的BiFeO3薄膜。La掺杂的薄膜呈随机取向,随着La掺杂浓度增加,晶格常数增大。La的掺杂导致薄膜的铁电性能减弱,La掺杂浓度为5%的薄膜介电常数和漏电流到达最大,当La掺杂浓度为20%可以有效减小薄膜的漏电流和介电损耗。La掺杂的薄膜为反铁磁性质,La掺杂浓度为5%时,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2.7 emu/cm3。La掺杂增大了薄膜的光学带隙,其原因是La的掺杂改变了相邻O原子2p态的σ和π结合能和薄膜的导带位置。Nd离子掺杂使薄膜晶格常数变小,晶粒变小,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减弱。Nd掺杂浓度为2%的薄膜表现出很强的介电色散并出现介电损耗峰,具有类德拜弛豫特征,通过拟合得到介电弛豫峰在2.5×104Hz左右,很可能是由诸如氧空位等缺陷引起的。随着Nd掺杂浓度的增加,抑制了氧空位等缺陷的产生,减小了介电损耗和漏电流,在低电场下,薄膜电流输运为SCLC,在高电场下为Poole-Frenkel发射。Nd掺杂有效的增强了薄膜的磁学性质,观察到明显的磁滞回线,由于Nd本身具有有效磁矩,随着Nd掺杂浓度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增大,矫顽场也随之增大。通过透射光谱的测量,拟合计算得到了Nd掺杂的薄膜的光学带隙。3、 B位高价Ti离子掺杂的BiFeO3薄膜制备和性能研究采用化学溶液方法制备了Ti离子掺杂的BiFeO3薄膜。Ti掺杂导致薄膜晶格常数增大,Ti掺杂浓度为5%时,薄膜晶粒尺寸达到最大。研究表明,Ti掺杂有效的抑制了薄膜中氧空位的产生,Ti掺杂浓度为5%时,薄膜的瑞利常数最大,缺陷浓度最低,有效的减小了薄膜的漏电流和介电损耗,与纯BiFeO3薄膜相比,漏电流降低了3个数量级。Ti掺杂显著增强了薄膜的铁电性能,在相同测试电场条件下,Ti掺杂浓度为5%的薄膜剩余极化达到最大值31.8mC/cm2。磁性能测试表明,所有Ti掺杂的BFO薄膜均表现为反铁磁性质,随着Ti掺杂浓度增加,薄膜磁性减弱,饱和磁化强度减小。通过透射光谱的测试分析,得到了薄膜的光学带隙,随着Ti掺杂浓度增加,薄膜光学带隙线性增加,以及Ti掺杂抑制氧空位的产生,导致了薄膜乌尔巴赫带尾能的减小。4、 Ba(ZrTi)O3铁电薄膜介电老化的研究采用Sol-Gel方法制备了Ba(ZrTi)O3薄膜,并对样品在200℃进行了300小时老化处理。老化后薄膜的微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通过电学性能测量,老化后的样品介电常数大幅减小,低温低场下C-V曲线表现为双“蝴蝶”形状,为典型的铁电畴钉扎老化现象。温度和电场相关的介电测试表明,老化样品的钉扎可能来源于氧空位缺陷或者缺陷偶极子,随着电场和温度的增加,样品的钉扎老化现象减弱并消失。
学科主题红外基础研究
公开日期2012-08-22
源URL[http://202.127.1.142/handle/181331/5014]  
专题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_上海技物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成. BiFeO3薄膜的制备和掺杂及其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