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矿床地球化学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王守旭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5-1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普朗斑岩铜矿 印支期 地球化学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矿床年代学
其他题名Ore geochemistry of the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China
中文摘要中甸格咱地区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所形成的中甸弧的主弧带,区内岛弧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均非常强烈,广泛分布有印支期斑岩体,同时发育有众多的与其有关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或矿点。普朗斑岩铜矿就是近年来在该区发现的一个大型乃至超大型矿床,目前已圈定5个矿化体,7个工业矿体,其中,主矿体探明铜资源量436.5万吨。 本论文主要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矿床年代学及成矿机理等角度对普朗斑岩铜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获得如下认识: 普朗复式岩体具明显的多次脉动侵入特征,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大面积分布的石英闪长玢岩(部分为二长闪长玢岩),第二期为岩体中心的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第三期为岩脉状闪长玢岩。岩体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特征,由内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局部)→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 矿化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约为226~228Ma;钾化硅化带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约为210~216Ma;含矿石英脉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约为214Ma。 普朗岩体总体显示I型花岗岩类特征,属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锶、钕、铅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幔源物质(占主要地位)与壳源物质较为均匀混合的特征。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元素与岩体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脉石矿物的氢、氧、碳同位素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自钾化阶段至网脉状矿化阶段均具岩浆流体特征。 根据不同期次的含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主要发现有四种流体:高盐度岩浆流体(盐度:34~54wt%NaCl)、含CO2低盐度流体(盐度:2.7~6.4wt%NaCl,XCO2:0.04~0.25)、中等盐度流体(盐度:19~25wt%NaCl)以及低盐度水溶液(盐度:<10wt%NaCl)。这些流体可能主要是原始岩浆流体演化至不同阶段的产物。 原始岩浆流体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一是斑岩侵入过程中自身分异的流体,其二是岩浆房中分异的流体。其中,岩浆房来源的岩浆流体对普朗岩体的蚀变及矿化作用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主成矿期金属硫化物的沉淀主要与流体系统开放后因其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流体相分离作用及流体对围岩的蚀变作用有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3-24 ; 2011-07-01
页码112
源URL[http://119.78.100.189/handle/352002/3390]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守旭.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矿床地球化学, Ore geochemistry of the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China[D]. 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