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贵州锦屏地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条件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许志斌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5-2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贵州锦屏 石英脉型金矿 成矿条件 浊积岩 构造控金 模拟实验
其他题名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 of quartz-vein gold deposit in Jinping, Guizhou
中文摘要贵州锦屏地区石英脉型金矿是黔东南金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锦屏花桥、八克、平秋等典型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金的地球化学丰度及赋存状态等方面的归纳总结,借助构造控矿成矿模拟实验等手段,从岩性、构造方面对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以下认识: 1. 研究区位于雪峰古陆的西南部分,区内发育两条东西向相距数十公里的基底剪切断裂带,由于两条断裂带的右旋剪切作用,强化了本区北东向的构造格局。这些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的褶皱和剪切带控制着区内金矿床(点)的分布及金矿的形态、产状; 2. 区内主要地层为含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质的前震旦系下江群。通过大量样品的含金性研究发现,平均含金量为2~15ppb,大于上地壳金的平均丰度1.8ppb,尤其是夹有火山物质的砂岩、板岩及处于褶皱轴部的岩石,其含金量更高。推断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围岩有关; 3. 通过对该区岩(矿)石进行的构造控矿成矿模拟实验表明,区域下江群浅变质岩系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裂隙,为金的成矿提供良好的空间条件;在较好的热动力条件下,能使原来分散在岩石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聚集在有利的容矿部位,形成工业矿床;室内的模拟实验验证了野外观察到的剪切带——褶皱——石英脉三位一体的构造控矿模式; 4. 确定黔东南锦屏地区的金矿类型为赋存在浊积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其成矿期为加里东期,并受下江群地层及背斜、断裂构造的控制;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和找矿潜力;金除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外还有部分呈类质同象分散于硫化物中;围岩蚀变发育、产状突变、脉体同围岩交界处或断层泥中、不同矿体类型的交汇处等都是金富集的良好地段。上述找矿标志,在勘探、开采、及选冶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3-24 ; 2011-07-01
页码65
源URL[http://119.78.100.189/handle/352002/3424]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志斌. 贵州锦屏地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条件研究,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 of quartz-vein gold deposit in Jinping, Guizhou[D]. 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