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新型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双重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郑建龙
答辩日期2011-05-24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广州生物院
导师张健存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生物活性测试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药物化学
其他题名Design, Synthesis and Bioassay of Novel Dual EGFR and HER2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英文摘要受体酪氨酸激酶是重要的抗肿瘤靶标。激酶的过表达现象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在脑癌、乳腺癌、口腔癌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中经常同时出现EGFR和HER2过表达现象。相对ErbB家族的其他同源或异源二聚体,EGFR和ErbB2形成的异源二聚体活性最高,介导细胞转化和有丝分裂的信号最强。因此EGFR和ErbB2是抗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本论文的第一章介绍EGFR和HER2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开发靶向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双重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的意义,最后对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双重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为了寻找新型、高效的EGFR和HER2双重抑制剂,为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新的化学实体,本论文以已上市的药物Lapatinib为先导化合物,在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再根据各药效团结构特征,设计出全新结构的4-芳胺基-6-(1H-1,2,3-三氮唑)喹唑啉类化合物。本论文的第二章,对目标化合物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论文的第三章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逆合成分析,设计了目标化合物和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共合成了84个目标化合物,所有的化合物都经过1H NMR(400 MHz、500 MHz)、13C NMR(100、125 MHz)和 MS(ESI-APCI)确证,并提供了所有已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最后对合成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本论文的第四章介绍了目标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并分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野生型EGFR和HER2以及EGFR的三种突变体EGFR(T790M)、EGFR(L861Q)、EGFR(L858R)酪氨酸激酶的酶抑制活性,同时测定对相关的肿瘤细胞SK-BR-3、BT474、MCF-7、MDA-MB-435S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多数目标化合物对EGFR和HER2及其突变体具有较好的激酶抑制活性,以及相关肿瘤细胞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物Lapatinib。本章还对构效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并合成了84个新型的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中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和相关肿瘤细胞抑制活性。为进一步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学科主题药物化学
语种中文
页码217
源URL[http://ir.foo.ac.cn/handle/2SETSVCV/983]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建龙. 新型EGFR和HER2酪氨酸激酶双重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广州生物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