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反向遗传技术制备携带荧光素酶的可活体示踪感染的流感病毒及新型减毒流感病毒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董振远 |
答辩日期 | 2013-10-01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广州生物院 |
导师 | 陈凌 |
关键词 | 荧光素酶 活体光学成像 减毒流感病毒 密码子优化 包装信号调控 |
学位名称 | 理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其他题名 | Studies on generation of replication-competent influenza virus carrying luciferase for studying infection in living animals and generation of 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virus using reverse genetics |
英文摘要 | 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小鼠模型可用来研究流感病毒的感染、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和抗体的抗病毒活性等。传统的研究方法需要在多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器官分离、病毒滴定等实验,存在耗时、耗力、对动物和试剂需求量较大等缺点。本实验对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改造,通过基因两端包装信号的调节与口蹄疫病毒2A蛋白自剪切序列的插入,制备了可自主复制的、携带生物发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流感病毒(IAV-luc)。体内外实验证实,重组病毒IAV-luc既可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同时又保持病毒毒力,能够真实地反映流感病毒体内外复制特性。感染小鼠经尾静脉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后,利用活体成像仪可以检测到肺脏内特异性的发光, IAV-luc感染小鼠肺部的光子值与肺脏内病毒滴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IAV-luc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和小鼠,给予抗体治疗后,通过活体成像仪检测到的图像和光子值可直观地反映出抗体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综上,利用IAV-luc重组报告病毒可直观地反映流感病毒在活体动物体内的复制动态。实验过程不需要处死动物,可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实验对象体内流感病毒的复制动态进行活体检测记录。同时IAV-luc报告病毒可作为筛选新型抗流感药物或中和抗体的工具,直观的检测抗流感药物、抗体和疫苗的保护效果,为优化流感药物筛选平台,提高流感疫苗评价系统的效率,提供新的策略和有效手段。 流感病毒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相比较全病毒灭活苗,流感减毒活疫苗具有免疫应答全面、应答持续时间长,免疫接种方便等优点。现有流感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存在基因组遗传性状不稳定、传代中易出现返祖、疫苗株的生产需要特殊的辅助条件等弊端。如何快速制备出安全、可自主复制的减毒流感病毒是丞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实验通过密码子优化改造神经氨酸酶(NA)基因,再通过对基因片段两端包装信号序列的调控,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制备携带NA基因低水平表达的减毒流感病毒(optNA)。通过体外细胞和小鼠体内实验证实,optNA重组病毒具有稳定的减毒表型。通过鸡胚接种实验证实,虽然optNA重组病毒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该病毒可在在无外源添加辅助酶的条件下自主复制,克服了以往报道的减毒流感病毒需要外界辅助条件才能进行生产的缺陷。综上,本实验通过调节NA片段的包装信号,降低NA片段的包装效率,减弱病毒的毒力,探索了制备减毒流感病毒的新型方法,对制备减毒活疫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学科主题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20 |
源URL | [http://ir.foo.ac.cn/handle/2SETSVCV/1019]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董振远. 运用反向遗传技术制备携带荧光素酶的可活体示踪感染的流感病毒及新型减毒流感病毒的研究[D]. 广州生物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