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GFR T790M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2. ERR小分子调节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徐石林 |
答辩日期 | 2014-05-01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广州生物院 |
导师 | 丁克 |
关键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相关受体 不可逆抑制剂 脂肪棕色化 激动剂 |
学位名称 | 理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药物化学 |
其他题名 | 1.Design, synthesis and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small molecule EGFR T790M inhibitors; 2.Design,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study of small molecule ERR modulators |
英文摘要 | 1. EGFR T790M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肺癌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靶点。尽管,第一代EGFR抑制剂药物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但是,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出现EGFRT790M耐药突变。随后,第二代EGFR不可逆抑制剂的出现有效克服了耐药问题,然而,由于缺乏T790M突变选择性,这类抑制剂在临床上又遭遇了剂量限制性毒性难题。因此,开发第三代EGFRT790M突变选择性抑制剂,解决以上耐药和毒性问题,成为临床上迫切的需求本课题组前期设计的嘧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激酶活性和选择性,但是它们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不理想,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开发。为了改善药代性质,首先,我们重新设计了一类嘧啶并二氮杂卓类抑制剂,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化合物1-26i具有较好的激酶和细胞活性,并且具有5倍的双突变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口服吸收也提高到了8.9%。其次,我们在嘧啶并嘧啶酮类抑制剂的基础上,通过降低分子平面性,进而提高水溶解度的策略来进一步改善药代。其中,化合物1-27v的溶解度提高了300倍,口服生物利用度也增加到了30%,它不仅在体外对激酶和耐药细胞具有较高活性,而且在小鼠体内也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975的移植瘤生长。本研究的发现,有效地改善了嘧啶并嘧啶酮类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为开发第三代EGFR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化合物。2. ERR小分子调节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ERR)属于孤儿核受体家族,因与雌激素受体具有同源性而得名,它包括ERRα,ERRβ和ERRγ三种亚型。它们在细胞能量代谢和生长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潜在新靶点。因此,开发ERR小分子调节剂,将有利于探明ERR的生物学功能和提供治疗相关疾病的候选分子。首先,我们基于ERRγ的蛋白结构信息,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策略设计了一系列三氮唑类ERRγ激动剂。通过合理药物设计改造,得到化合物2-33e。它不仅能够上调ERRγ的转录活性,而且还能促进ERRγ及其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此外,2-33e还可以在体内外促进脂肪棕色化,并增强线粒体的表达和功能。其次,我们基于ERR现有小分子配体信息,利用骨架跃迁策略,设计和筛选了自建的小化合物库,得到一系列三氮唑类ERRα反向激动剂,并对它们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其中化合物2-38n不仅能够抑制ERRα的转录活性,而且能够降低ERRα及其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在体外,2-38n还能抑制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内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此外,在体内它还具有较高的口服吸收。本研究成功设计和合成了两类ERR的小分子调节剂,为ERRγ作为促进脂肪棕色化,以及ERRα作为治疗乳腺癌的靶点提供了有效依据,也为通过ERR这一新机制治疗代谢性疾病(肥胖)和肿瘤(乳腺癌)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
学科主题 | 药物化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228 |
源URL | [http://ir.foo.ac.cn/handle/2SETSVCV/102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徐石林. 1. EGFR T790M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2. ERR小分子调节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广州生物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