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以疟原虫为载体表达 GPC3 蛋白的肝癌疫苗及其免疫机理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权
答辩日期2017-05-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广州生物院
导师陈小平
关键词GPC3 载体 疟原虫 肝细胞肝癌 靶向 免疫治疗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学位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其他题名Plasmodium parasite as an effec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tigen GPC3 protein delivery vector and its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英文摘要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80-90%。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对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疟原虫免疫Lewis肺癌小鼠后,小鼠肿瘤受到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得到显著提高,这与疟原虫免疫激活小鼠的天然和获得性免疫相关。近期,利用微生物和单细胞原生动物作为肿瘤抗原表达载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步。本实验证实了利用疟原虫作为肝脏肿瘤抗原表达载体的可能,为肝脏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鼠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表达基因gpc3稳定插入野生型约氏疟原虫基因组中 (wildtypeofPlasmodium yoelii 17XNL,P.y-WT),构建非分泌型表达GPC3蛋白的重组疟原虫单克隆虫株(P.y-GPC3)及分泌型表达GPC3蛋白的疟原虫单克隆虫株(P.y-eGPC3)。使用自身高表达GPC3蛋白的Hepa1-6细胞建立小鼠皮下肝脏肿瘤模型,我们检测了表达GPC3蛋白的疟原虫对肝脏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P.y-GPC3免疫后,小鼠肿瘤受到抑瘤的效果明显,荷瘤小鼠生存时间也显著延长,与未免疫的对照组及野生型(P.y-WT)免疫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P.y-GPC3免疫小鼠的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对照组。然而,我们检测到P.y-eGPC3的抑瘤效果仅与P.y-WT的抑瘤效果相当。进一步研究表明疟原虫感染早期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Th1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包括TNF-α、 IFN-γ 和 IL-2。同时,疟原虫感染能够提高小鼠脾脏内CD8α+ DC在脾CD11c+ DC中的比例,CD8α+DC较D8α-DC显著高表达CD80及CD86分子。与未免疫对照组和野生型免疫对照比较,P.y-GPC3免疫组荷瘤小鼠的CD8α+DC也显著高表达CD80及D86分子。通过IFN-γ-ELISAPOT方法检测到P.y-GPC3感染能够显著激活针对GPC3蛋白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反应,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我们检测到P.y-eGPC3免疫组小鼠体内产生针对GPC3蛋白的特异性CTL反应仅与野生型疟原虫免疫组小鼠的CTL反应相当,这可能与它们抑制肝脏肿瘤的效果也相当有直接关系。疟原虫子孢子能够天然靶向和感染肝细胞,我们研究了其靶向和感染肝脏肿瘤细胞的能力。体外实验表明,鼠伯氏疟原虫能够感染Hepa1-6与HC-04细胞,也能够感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小鼠体内实验表明,鼠伯氏疟原虫并没有靶向和感染由Hepa1-6细胞建立的皮下肝脏肿瘤组织。疟原虫作为肝脏肿瘤抗原的有效表达载体可能为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肝脏肿瘤病人提供新的方法。考虑到利用疟原虫治疗肿瘤患者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减毒疟原虫或减毒的疟原虫子孢子值得进一步研究,这样以肝内期和红内期疟原虫为载体的肝脏肿瘤疫苗的前景值得期待。
学科主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语种中文
页码106
源URL[http://ir.foo.ac.cn/handle/2SETSVCV/1146]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权. 以疟原虫为载体表达 GPC3 蛋白的肝癌疫苗及其免疫机理的研究[D]. 广州生物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