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贵州丹寨金汞矿区尾渣和水土中汞砷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雪城; 王建旭; 冯新斌
刊名生态毒理学报
出版日期2014
期号6页码:1173-1180
关键词丹寨 分布特征 潜在风险
英文摘要贵州丹寨金汞矿在开采期间,将大量的废渣露天堆放在环境中,这些尾渣不仅含有金,还含有有毒有害重金属汞和砷。本文研究丹寨尾渣中汞和砷的淋出特征以及矿区周边土壤、农作物和地表水汞砷分布特征,并通过尾渣中金含量来评估利用植物提取技术来回收金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0.1mol·L-1Na H2PO4和0.1 mol·L-1Na2HPO4(3:2 V/V)的混合溶液淋洗尾渣,淋滤出的砷含量达到9 929.8μg·L-1;利用0.1 mol·L-1CH3COONH4溶液淋洗尾渣,淋滤液汞含量达到12.12μg·L-1。矿区周边土壤总汞含量和总砷含量分别为11.5~79.7 mg·kg-1和23.7~356.5 mg·kg-1,利用污染程度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发对其Hg和As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土壤汞污染严重,污染因子高达10.5~78.7;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62.97;同时该土壤还受到严重的As污染,除了其中一个样点的As污染程度小于0属于未超标,其它样点As污染程度均大于0;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3.41。农作物中总汞含量和总砷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中所允许最大总汞和最大总砷的10~1 150倍和1.6~7.4倍。位于尾渣堆放点上游的地表水中总汞和总砷浓度分别为102.4 ng·L-1和2 262.1 ng·L-1,流经尾渣堆后,浓度大幅度增加,分别为160.3 ng·L-1和11 571.8 ng·L-1,说明丹寨尾渣可能是潜在的汞和砷污染源。尾渣中金含量为0.54 g·t-1,可以探索利用植物提取技术来回收尾渣中的金。
学科主题环境地球化学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311899
公开日期2017-12-06
源URL[http://ir.gyig.ac.cn:8080/handle/352002/6708]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地球化学研究所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雪城,王建旭,冯新斌. 贵州丹寨金汞矿区尾渣和水土中汞砷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J]. 生态毒理学报,2014(6):1173-1180.
APA 孙雪城,王建旭,&冯新斌.(2014).贵州丹寨金汞矿区尾渣和水土中汞砷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生态毒理学报(6),1173-1180.
MLA 孙雪城,et al."贵州丹寨金汞矿区尾渣和水土中汞砷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生态毒理学报 .6(2014):1173-118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