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谢桂青; 胥磊落; 赵成海; 陆刚; 朱经经; 钟宏
刊名岩石学报
出版日期2016
期号11页码:3269-3280
关键词右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继承锆石 锆石u-pb定年
英文摘要卡林型金矿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右江盆地发育众多卡林型金矿床,但由于区内岩浆岩出露十分有限,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无贡献目前还无定论。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常常可以用来指示早期的、隐伏的岩浆活动。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巴马、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中含有大量的继承锆石。其中,料屯和下巴哈两处脉岩分别与料屯和明山金矿在空间上紧密相关。脉岩中锆石的LA-ICP-MS和SIMS原位U-Pb定年表明,其主要集中于130~140Ma、242Ma左右、400~450Ma、700~1000Ma和1700~1800Ma等五个年龄段。关于较年轻的两个时间段,来自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的继承锆石分别获得两组谐和年龄,即136.3±3.9Ma(2σ)和242.3±1.7Ma(2σ)、128.2±2.3Ma(2σ)和243.1±3.6Ma(2σ)。这些脉岩侵入的最年轻地层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因而前三叠纪继承锆石可能捕获自地层,而晚于三叠纪的130~140Ma锆石则应来自于深部隐伏岩体。关于242Ma左右锆石,尽管其与围岩地层百逢组1~2段近于同期,但其晶形较差且多呈不规则碎片状,暗示其更可能源自百逢组中的沉积碎屑锆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期锆石所代表的岩浆事件可能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以上130~140Ma和约242Ma左右的两组年龄,与初步确定的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的两次成矿的时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金矿化与岩浆作用可能有一定成因联系。
学科主题矿床地球化学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846914
公开日期2017-11-23
源URL[http://ir.gyig.ac.cn:8080/handle/352002/6597]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谢桂青,胥磊落,赵成海,等. 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2016(11):3269-3280.
APA 谢桂青,胥磊落,赵成海,陆刚,朱经经,&钟宏.(2016).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岩石学报(11),3269-3280.
MLA 谢桂青,et al."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岩石学报 .11(2016):3269-328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