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中多氯联苯的转移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赵高峰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6-06-1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水生生物研究所 |
导师 | 徐盈 |
关键词 | 电子垃圾 拆解 变压器油 多氯联苯 样品 化学分析 Micro-EROD生物测试 |
中文摘要 | 当前,电子垃圾已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固体废弃物。在我国,进口的和国内淘汰的电子垃圾数量都十分巨大。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回收废弃物资,利用再生资源是解决目前我国资源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电子垃圾中80%~90%的物质是有价值可利用的,在原材料需求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电子垃圾拆解业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特别是广东贵屿和浙江台州已发展成国内两个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基地。本文以浙江台州的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LQ为试验点,以废旧变压器和电力电容器的绝缘油中所含的PCBs为模型化合物来研究了电子垃圾中PCBs的环境转移、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 从选择的三个试验点(LQ,PQ和LA)采集了大量的环境和人体组织样品。采用GC/ECD技术对样品中的PCBs进行分析;采用Micro-EROD生物测试法检测人体组织样品提取液的二噁英类毒性;利用拆解现场获得的变压器油进行活体暴露试验,研究了变压器油对斑马鱼的毒性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对当地居民潜在的健康风险作出了初步评价。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试验点LQ的所有环境和人体组织样品中均能检出PCBs,而且稻谷、鱼和鸡蛋、脐血、胎便和乳汁样品中PCBs的含量明显高于试验点PQ和LA采集的同类样品中PCBs的含量。对现场采集的变压器油的分析结果表明,其PCBs的浓度指纹与商业混合物Aroclor1242和1260的浓度指纹相吻合,表明该地区的PCBs污染主要源于电子垃圾的拆解。 2. 乳汁与脐血中PCBs的浓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R2 > 0.39; P < 0.05),说明PCBs在母婴之间发生了传递,胎儿在母体内受到了PCBs的暴露。胎便与脐血中PCBs的浓度之间也呈显著相关 (R2 > 0.2491; P < 0.001),表明胎便是胎儿出生前PCBs暴露的一种有效生物指示物。 3. Micro-EROD生物测试结果显示,乳汁、脐血和胎便样品的提取液对EROD的活性有明显诱导。但发现生物测试的结果高于化学分析的结果,而且生物测试的TEQs在这三类样品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样品中存在一些化学分析尚未检测、但又能诱导EROD活性的其他二噁英类化合物。 4. 斑马鱼暴露试验发现环境水平的变压器油暴露能够明显诱导鱼肝细胞中EROD和PROD的活性,而且两者的活性诱导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5);但在50 至 500 ng L-1的暴露组中未发现GST的活性有显著诱导(P > 0.05),而5 µg L-1以上的暴露组对GST的活性有显著诱导(P <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变压器油对鱼脑AChE活性的显著抑止作用。 5. 以化学分析、离体生物测试和活体暴露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根据Van Oostdam等人(1999; 2005)的评估方法对本研究中采集了脐血的孕妇血液中的PCBs负荷进行了计算,对三个试验点的婴儿进行了PCBs和TEQs日平均摄入量估算;根据US EPA (1996)的癌症风险评估方法对三个试验点的居民因PCBs的污染带来癌症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发现,61.5%的LQ脐血样品的ΣPCBs(Aroclor1260)超过了5 µg L-1(关注水平),18.3%的PQ脐血样品中ΣPCBs > 5 µg L-1,LA脐血样品中没有发现超过5 µg L-1的。LQ婴儿的PCBs日平均摄入量已超过国际标准值,其TEQs日平均摄入量也超过了报道的国际背景水平,而且LQ婴儿的PCBs (或TEQs)日平均摄入量明显高于处于正常水平的LA和PQ婴儿的PCBs (或TEQs)日平均摄入量。LQ的居民因食物摄入PCBs引起的癌症风险明显高于对照区PQ和LA的癌症风险,为背景污染风险值的40倍。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16 |
页码 | 152 |
源URL | [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044] ![]() |
专题 | 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高峰. 电子垃圾中多氯联苯的转移和潜在的健康风险[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