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螅状独缩虫同工酶及DNA多态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爱芹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6-06-1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余育和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 分子生态学 同工酶 RAPD 种群
中文摘要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Linne, 1785)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原生动物。20世纪4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相继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对其形态结构,包括整体、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关于其同工酶特征和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却几乎仍然是一片处女地。本论文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至今仍缺乏的同工酶和遗传多样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1)采用同工酶技术研究了野生螅状独缩虫种群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及酸性磷酸酶(ACP)四种同工酶,并分析其基因座位; 2)利用RAPD分子标记检测了东湖等三个湖区螅状独缩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探讨微型生物种群划分; 主要结论如下: 1)EST同工酶酶系由六个基因座位控制,四级结构既有单体也有二聚体;MDH同工酶酶系由五个基因座位编码,存在明显的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酶带;LDH同工酶酶系为一个杂合基因座位AB控制;ACP同工酶酶系简单,仅为一个纯合基因座位编码; 2)东湖内三个样点被沙湖和南湖样点隔离,表明东湖螅状独缩虫个体并非集合为一个种群;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53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068]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爱芹. 螅状独缩虫同工酶及DNA多态性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