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三种养殖鱼类抗病毒免疫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吕爱军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6-1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张奇亚
关键词鱼类 水生病毒 细胞凋亡 皮肤培养 抗病毒免疫
其他题名Preliminary research on fish antiviral immunity in response to virus induction
中文摘要本文分别以牙鲆、草鱼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鱼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研究,得到主要结果如下: 1. 克隆鉴定的牙鲆PoVDAC基因cDNA长1380 bp,最大ORF长852 bp,编码283氨基酸,推测PoVDAC蛋白包括一个α 螺旋,13个跨膜 折叠结构和一个真核生物线粒体孔蛋白标签序列。PoVDAC基因在牙鲆心脏、肌肉和鳃中丰富表达,经SMRV病毒诱导FEC细胞PoVDAC的表达水平升高。PoVDAC在牙鲆组织中主要形成32 kDa单体蛋白。 PoVDAC在鱼类细胞中过量表达能诱导细胞凋亡,而且在病毒诱导FEC细胞凋亡中PoVDAC分布发生明显变化,提示PoVDAC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介导牙鲆抗病毒免疫反应。 2. SMRV病毒诱导的草鱼血清及皮肤培养上清液中抗体能识别SMRV的磷酸化蛋白(P)和基质蛋白(M)抗原。经腹腔注射免疫诱导的草鱼皮肤培养上清液中抗体水平较低。用皮肤培养液进行IFA结果显示,在 SMRV 病毒感染 EPC 细胞有病毒包涵体荧光信号。进一步用FCM分析 SMRV 病毒感染36h的 EPC 细胞,可以检测4.39%的病毒感染细胞。 3. RGV病毒诱导的草鱼皮肤培养上清液中存在抗RGV抗体成分。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兔抗草鱼IgM 多克隆抗体主要识别草鱼抗RGV血清中IgM 的重链(88 kDa)和轻链(21 kDa)分子。用皮肤培养上清液进行IFA结果显示,在RGV病毒感染EPC细胞核附近的胞质区有荧光信号。 4. 未诱导的赤点石斑鱼皮肤培养上清液对 SMRV 和 RGV 病毒有非特异性抑制作用;经56℃处理30 min 仍有抗病毒活性,提示皮肤上清液中存在非热依赖性抗病毒物质。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121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122]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爱军. 三种养殖鱼类抗病毒免疫的初步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